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利工程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在假定河底含沙量与垂线平均含沙量的比值与垂线平均含沙量的函数关系式基础上,给出了简化的河床变形方程,该方程符合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新的河床变形方程的探讨,发现一般意义上的恢复饱和系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参数,而不再是河底含沙量与垂线平均含沙量的比值,可以取远小于1的值.  相似文献   
2.
紊动强度沿垂线分布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超声流速仪进行挟沙水流水槽实验,并结合分析激光流速仪、应变式紊动流速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纵向紊动强度与流速、流速梯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数值实验方法,分析了水流最大流速、摩阻流速及卡曼常数对紊动强度最大值出现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和边界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道纵横剖面形态针对这些变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通过分析河相关系、主槽面积、河底高程以及弯曲系数的调整规律,对渭河下游河道的自动调整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沙江流域近 60?a 的降雨和径流资料,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天然径流量进行还原,利用 Mann-Kendall 法 及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流域降雨量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周期及可能突变的年份,分析天然径流的变化原因, 构建天然径流量与降雨量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式。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降雨量和天然径流量总体呈 周期性变化,主周期均为 28?a,与此同时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降雨量每 10?a 相对增长幅度约 1.28%,天 然径流量每 10?a 相对增长幅度约 0.57%;造成两者相对变幅差异较大的原因源于流域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考虑 降雨及植被的综合影响,建立的天然径流与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方程相关系数为0.940,其关系式为R=0.017?7P 1.691/N ?0.923。 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从港池取水对港池水动力条件和港池冲淤变化的影响。港池工程的修建使附近海域的流场发生了变化,电厂取水使得港池附近外海海域及港池内部流速增加。潮汐条件下半封闭港池内泥沙回淤主要是涨潮及取水水流将泥沙带入港池内,引起港池淤积。在不取水时,港池内泥沙淤积较少,然后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加,港池内淤积增多,在4台机取水时港池内淤积最大,而后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大,港池内不淤或少淤范围增加,淤积量又随着取水流量的增加有所减小,并且在港池的主流区泥沙基本不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对梯级水库淤积进程和优化调度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大型梯级水库的建设运用,金沙江下游水沙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历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流域水沙变化过程,提出了不同时段流域水沙格局。从时间上看,金沙江下游干支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均不大,干流输沙量显著减少;支流雅砻江、龙川江、牛栏江输沙量明显减少,其它支流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从水沙来源分布上看,不同时期,金沙江干流径流量和流域支流径流量的占比变化不大,金沙江干流、雅砻江和其他支流占比分别为46%、45%和9%左右。而输沙量占比变化显著:1999年以前金沙江、雅砻江和其它主要支流占比分别为40%、36%、24%;在二滩水库蓄水拦沙后的1999—2010年三者的占比分别为61%、13%、26%;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蓄水拦沙的2013—2020年三者的占比分别为16%、31%、53%。进一步考虑未控区的影响,金沙江干支流水库运行后,来水格局仍未发生明显变化,干流、雅砻江、其他支流和未控区间径流量占比分别为40%、40%、9%和11%。但来沙格局变化显著,水库运行前干流输沙量占比为21%,雅砻江为19%,其他支流为12%,未控区间为48%,水库运行后区间来沙占比明显增大,达到了97%,其中未控区间占比为82%,区间支流占比为15%,未控区间来沙是金沙江下游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在1994-2002年发展为最为明显的“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河段的形成是河道冲淤变化的反映,1994年10月-1999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也呈现出夹河滩-孙口河段淤积较多,而夹河滩以上河段及孙口以下河段淤积较少,并且“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文中还指出“驼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并给出了形成和改善“驼峰”河段的水沙条件.  相似文献   
8.
水流挟沙力的影响因素及其BP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流挟沙力的影响因素,即含沙量、流速、温度、中值粒径以及泥沙颗粒的非均匀系数,建立了计算水流挟沙力的BP网络模型。经过模型检验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较高,平均误差为22.7%,远小于一般挟沙力公式的计算误差,表明该模型是可以用于水流输沙能力计算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库资料,分析了我国水库时空分布特征,我国现有10万m3以上的水库约9.8万座,总库容约9323亿m3,其中小型水库数量占全国的95.22%,大型水库库容占全国的80.43%,我国水库数量和库容在1950年以后快速增加.在掌握全国水库分布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6702座水库淤积资料,其中约90%的水...  相似文献   
10.
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实测资料,发现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床沙组成、含沙量及弗劳德数,而糙率系数与流量、水位的相关关系较差。以含沙量、床沙中值粒径和弗劳德数为输入因子、以糙率系数为输出因子建立了BP网络模型和根据弗劳德数计算综合糙率系数的拟合公式,以及黄河上应用较多的赵连军、张红武公式,均是目前较理想的计算挟沙水流综合糙率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