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利用精河源流区近48年的降水、气象以及径流数据,借助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精河流域气候因子及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因子对径流影响量分离。结果表明:①在未来的50年气温、降水以及径流量仍将保持原来增加的趋势。②在年际变化上,年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存在11、14、16年的变化周期。③利用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源流来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测,1998-2008年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是积极的,分离出近10年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量知降水量变化对精河径流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和室内实验,测定了2个品种、4种梯度水、肥处理的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盛花期至吐絮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产量及构成因素,对高光谱特征参数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产量与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_700的相关性为0.956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单铃重与棉花冠层光谱反射率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建立光谱特征参数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回归方程,表明运用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_700和光谱曲线反射峰参数P_Depth554来反演单位面积总铃数是可行的,用光谱植被指数[820nm,1650nm]可估算棉花单铃重.  相似文献   
3.
凌红波  于洋  于瑞德 《人民黄河》2015,(1):70-73,78
利用多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2010年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选取4个子系统16个指标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处于不安全水平,其隶属度为0.404,综合评分值为0.466;社会经济子系统和供需状况子系统分别处于比较安全和基本安全水平,生态环境子系统和水资源量子系统皆为不安全水平状态。因此,应提高该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率,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和高效管理措施,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以区域内9个固定监测断面为基础,依据断面内各个地下水监测井,收集了输水前和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位数据,结合土壤饱和差计算方法,分析了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补给量,并联系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水位探讨了地下水到达合理水位所需的水量,以期评价生态输水的阶段性效果,为调整生态输水方案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前地下水埋深在6~13 m之间,第15次生态输水后,地下水最大升高幅度达到8.26 m;(2)第15次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补给量约为20.44亿m3;(3)为使地下水达到植被生长所需适宜水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合理需求量约为24.08亿m3。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属于干旱区,区域内发育有很多内陆河。在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十分明显。为探索干旱区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特征,以便为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对不同河段的河水与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并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比率。结果表明: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河水向地下水的转化明显,阿拉干断面河水向地下水转化率最高;总体而言,沿河道向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补给量呈减少趋势;本文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塔里木河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平均转化率为43.36%,这对于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正确评价生态输水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重荒漠区胡杨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汊渗轮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生态调度"只放不灌""大水漫灌"造成的生态水利用效率低、灌溉面积有限等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荒漠区耐旱性植被胡杨特殊的生物节律,提出汊渗轮灌的灌溉理念,明确了汊渗轮灌的定义、内涵,构建了汊渗轮灌系统和灌溉模式,搭建了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基于汊渗轮灌的灌溉模式优化塔河下游原有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生态需水的量化是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依据。在综合分析已有生态需水研究的基础上,(1)对造成生态需水相关概念混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2)提出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河道内、外生态需水项,并着重介绍了河道内基础流量需水和河道外植被需水量的估算方法和方法适用条件;(3)提出当前生态需水研究需要重点考虑尺度转换、差异化水量、水量交叉和评价体系等4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