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我国备受关注,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应用已初见端倪。然而,光有技术不行,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还需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对《导则》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导则》的基本构成与编制思路、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总体目标、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和设计指引等内容,并对其部分技术要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雨水水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市政道路里程数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必须科学认识城市道路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在城市道路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城市道路径流水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在进行污染物模拟时并未考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措施的净化作用,致使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时存在较大误差,为弥补该误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模型并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的年SS总量去除率值计算方法。以深圳市玉田河流域为例,构建SWMM模型,结果表明,年SS总量去除率值不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时为23. 2%,考虑LID措施净化作用时为30. 1%,后者为前者的1. 3倍。同时论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SS总量去除率的概念差异,指出两者之间并无确定比例关系。因为LID主要截留初期中小降雨,在考虑初期雨水冲刷效应的情况下,典型地块年SS总量去除率值可能大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值。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雨洪综合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圳市在低影响开发雨洪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其应用已初见端倪。对比了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与传统市政道路在排水系统设计方面的差异,详细剖析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已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示范工程,并对其径流量控制与污染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道路在暴雨设计重现期为2年一遇的情况下,年降雨量的66%可入渗消纳,转化为地下水资源;道路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可降低至0.36。污染物控制方面,该道路径流污染物控制量达392立方米,雨水经绿化带植生滞留槽入渗后,其中的TSS、TN、TP、重金属等污染物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4月发文要求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从源头到末端“蓄、渗、滞、用、排”相结合的雨水系统,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筑小区是实践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型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结合绿色建筑小区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现状应用情况,对比中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讨论建筑小区低影响开发模式应用的推广途径.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实践,并且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城市雨洪利用目标、技术手段、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洪利用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区雨洪利用的目标及控制参数的选择、建设项目雨洪利用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其应用已初见端倪.介绍了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发展历程、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的创建、低冲击开发相关导则规范与基础研究进展等内容;分析了深圳市推广应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推动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深圳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模拟生物滞留池净化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量显著增大,雨水水质明显恶化。采用土柱模拟生物滞留池,考察了其对城市机动车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的改善效果,以确定适宜的生物滞留池填料构成。结果表明,在自然装填状态下,生物滞留池种植土壤填料中营养土的含量为5%~10%(相应壤质土的含量为30%~25%,砂的含量为65%)时,对雨水径流中氨氮、TN、TP、COD和SS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SWMM模型模拟研究了道路长度、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中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等因素对海绵型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以期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比例、绿化带中生物滞留设施比例、生物滞留设施下沉深度、绿化带宽度、车行道宽度会影响海绵型道路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海绵设施设计参数和设置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和车行道宽度。制定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时,应根据道路红线宽度、绿化带面积与车行道面积的比值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0.
再生水利用已成为深圳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深圳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深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深圳市再生水利用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再生水供水对象的确定、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确定、再生水供水模式的选择,以及再生水与雨水联合供水的探讨,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再生水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