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我国备受关注,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应用已初见端倪。然而,光有技术不行,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还需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对《导则》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导则》的基本构成与编制思路、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总体目标、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和设计指引等内容,并对其部分技术要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雨洪综合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圳市在低影响开发雨洪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其应用已初见端倪。对比了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与传统市政道路在排水系统设计方面的差异,详细剖析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已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示范工程,并对其径流量控制与污染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道路在暴雨设计重现期为2年一遇的情况下,年降雨量的66%可入渗消纳,转化为地下水资源;道路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可降低至0.36。污染物控制方面,该道路径流污染物控制量达392立方米,雨水经绿化带植生滞留槽入渗后,其中的TSS、TN、TP、重金属等污染物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雨洪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勘查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深圳市雨洪利用分为山区、河道、城中村、新建成区和将建设区5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雨洪利用模式;在空间分区上,将全市划分为深圳湾、东部沿海、西部沿海、东江水系和茅洲河流域5个分区.根据各分区雨洪开发规划,汇总得到的深圳市年可利用雨洪资源量超过5亿m3,雨洪利用设施年均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1.24亿元.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实践,并且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城市雨洪利用目标、技术手段、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洪利用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区雨洪利用的目标及控制参数的选择、建设项目雨洪利用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其应用已初见端倪.介绍了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发展历程、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的创建、低冲击开发相关导则规范与基础研究进展等内容;分析了深圳市推广应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推动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深圳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利用已成为深圳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深圳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深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深圳市再生水利用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再生水供水对象的确定、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确定、再生水供水模式的选择,以及再生水与雨水联合供水的探讨,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再生水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立项背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健康发展,深圳市城市建设发展将进入由速度向质量转变的提升阶段。而地下市政管线的扩容与老化导致城市道路时常开挖,这种所谓的"马路拉链"既影响城市交通和道路景观,还严重浪费资金人力。2008年初,深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管理》的提案,指出共同沟具有集约、综合的特性,可避免由于地下管线埋设或维修而导致道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编制城市蓝线规划,可以明确管理范围,控制预留用地,对于保护水体、改善水质、保障防洪安全、修护生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深圳市蓝线规划>为例,从城市蓝线编制的原则、流程、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蓝线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利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凹式绿地是城市雨水利用的一种简便技术。介绍了下凹式绿地的几种形式及其应用效果,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对绿地结构进行调整,就能实现下凹式绿地的雨水利用,几乎不需增加建设资金和运行能源的消耗,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