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1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557篇
电工技术   17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2篇
化学工业   77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259篇
矿业工程   436篇
能源动力   37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3314篇
石油天然气   37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决定了水道系统渗水量的大小,关系到电站长期运行的经济指标及水道安全。详细介绍了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参数的设计和灌浆中采取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分析了灌浆检测成果。电站投入运行以来,引水系统结构稳定,无渗漏。通过总结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过程,对水道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影响因素不明确、注采能力不对称的问题。基于相国寺储气库井下连续油管试井测试结果,提出储气库注气期“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的概念,分析了储气库注采过程中温降效应、变表皮效应以及储层应力敏感对注采的影响。通过气藏型储气库注气期试井分析技术,研究各因素在试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对试井解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采气期试井测试,注气期测试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具有同样的参考价值;②储气库温降效应对于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变表皮效应以及应力敏感效应影响差异较大;③编制储气库注采运行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变表皮效应与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同注采运行周期内开展试井测试获取准确的储层参数值。研究成果为储气库试井测试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4.
多井评价是建立在单井精细解释对比分析基础上的预测储层及含油气性平面分布规律的技术方法,而常规测井资料无法区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因而利用多井评价结果确定岩溶发育程度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岩心标定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15口井的成像测井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各分带的标准成像图版,利用交会图及直方图分析各分带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识别岩溶发育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残积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以及受岩溶作用较弱的基岩;②风化壳残积带在成像测井图像显示为"暗—亮—暗"条带状模式,垂直渗流岩溶带为垂直线状与暗色斑状组合模式,水平潜流岩溶带为水平线状—层状与斑状组合模式,基岩整体显示为亮色块状模式偶见线状或斑状特征;③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的顶部;④该区茅口组岩溶发育主要受裂缝发育控制,而裂缝发育又与断层关系密切。结论认为,该新方法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多井评价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风险探井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渗透水压力引起堤防渗透破坏问题,以堤防渗透破坏风险为目标,考虑堤防计算水位条件和土层渗透系数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堤防渗透破坏风险计算模型。以长江武惠堤17+750断面为例,对汉口水文站水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拟合水位概率密度函数,对该断面渗流规律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拟合渗透破坏概率密度函数,以此建立该断面堤防渗透破坏风险定量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武惠堤17+750断面堤防在警戒水位与防洪设计水位下,渗透破坏概率分别为0.442 9、0.764 0,渗透破坏风险分别为0.001 421、0.002 52;堤防渗透破坏风险随着堤外水位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防洪设计水位内运行时,堤防渗透破坏风险低,堤防渗流安全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Cohesive non-swelling soil (CNS) cush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to solve swelling deformation problems in expansive soil areas. However, the swelling inhibition mechanism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expansive soil using a CNS layer was studied by performing five types of laboratory model tests under unidirectional seep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NS cushion technology produced a sound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ve soil. It was shown that the cations in the CNS layer moved downward and accumulated on the surface of solids and produced an electrical environment inside the expansive soil. In this process, the adsorbed hydrated cations participated in ion exchange with the expansive soil, leading to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n its swelling potential. Meanwhile, the adsorbed water membrane surrounding the expansive soil aggregates formed by the hydrated cations obstructed further adsorption of water molecules, which inhibited the swelling development of expansive soil. Therefore, the swelling inhibition mechanism can be attributed to three factors: (i) modification effect, (ii) electrical environment, and (iii) deadweight of the CNS layer. The combined contribution of modification effect and electrical environm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electric charge effect, which mainly controls the swe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ve soil.  相似文献   
7.
超低渗油藏在线分流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化是超低渗油藏最有效的增注措施之一,但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问题,造成目前常规酸化措施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有效作用距离短等不足,且酸化过程中存在指进现象和储层二次伤害。针对这一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三叠系超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线分流酸化技术,并配套研制了一种多元缓速螯合酸COA-1S和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分流剂COA-1P。通过室内评价实验和在线分流酸化模拟实验,发现该技术在缓速性、配伍性、水溶性、螯合能力和暂堵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酸化;现场先导性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后剖面吸水均匀程度从28.5%上升至50.9%,视吸水指数增加2倍左右,降压增注效果显著;同时,该技术还具有“不停井、不泄压、不动管柱、不返排”的特点,简化了常规分流酸化工序、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超低渗油藏特征的酸化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8.
考虑引水式水电站常用的有压尾水洞和变顶高尾水洞两类布置型式,采用基于特征线法的有压管道瞬变流分析模型和适用于明满流过渡过程分析的改进狭缝法模型,分别分析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和尾水洞体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不同的尾水洞型式下尾水系统的水力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变顶高尾水洞的底宽、洞高和顶坡对尾水管进口最小内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增大面积的有压尾水洞比较,变顶高尾水洞是一种可行的布置型式,可有效提高尾水管进口的最小内水压力且水锤过程衰减较快;合理增大变顶高尾水洞底宽、洞高或顶坡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尾水管进口最小内水压力,其中顶坡的影响相对明显,为体型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准东煤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但准东煤在锅炉燃烧过程中易发生结焦问题,一般掺烧高岭土缓解结焦。某燃用准东煤350 MW机组,锅炉燃煤掺烧高岭土后烟气携带灰尘颗粒及灰尘量增大,出现SCR脱硝系统烟道积灰严重和喷氨量明显偏大问题,同时在空气预热器形成硫酸氢氨堵塞,使机组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通过与国内同类型多台机组锅炉对比后发现,脱硝系统均存在易产生积灰的脱硝转向室、催化剂上方及空气预热器入口斜坡积灰状况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改造前、后的模型计算分析,进行了导流板布置的优化设计、CFD流场分布、优化SCR系统导流板设计、声波与蒸汽吹灰器结合吹灰和氨注射栅格优化升级等工作,应用德图480风速仪实测风速试验,发现脱硝烟道原导流板设计不合理及施工安装偏差;原导流板水平段跨距大,支撑不足,造成导流板压塌变形,影响烟气流场分布;锅炉所烧煤质为高钠煤,为防止锅炉结焦掺烧高岭土后,增加了烟气飞灰颗粒及灰尘量,飞灰具有很大黏性,易沉积在烟道导流板及烟道壁面上。因此,提出对脱硝内部各处导流板进行优化改造,对脱硝系统烟道易产生积灰的部位增加声波吹灰器,对喷氨格栅喷嘴数量及氨空混合器升级,同时开展锅炉SCR脱硝喷氨热态优化调整试验工作。通过开展相关工作,SCR烟气系统的烟气流场相对标准偏差优化5%,相同负荷下液氨消耗量降低45%,彻底解决脱硝系统积灰和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实现机组满负荷达标稳定运行。锅炉长期运行半年后停炉检查,发现前期脱硝系统烟道高达1 m的积灰部位彻底解决,催化剂表面干净无杂物,解决了脱硝系统积灰问题,同时配合提高空气预热器冷端综合温度的措施,彻底解决锅炉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同时,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可以分别节约液氨费用70万元,节约风机电耗费用100万元,节约检修清理积灰及检修费用80万元,节约空气预热器冲洗治理费用20万元,综合节约费用270万元/a,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当尾矿库库底排水管强度不能满足坝体加高的承载要求,且无法进行加固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迹象时,均应对其进行封堵。排水管的封堵位置与封堵长度关系到尾矿库的安全运行,必须高度重视,防止留下安全隐患。该文结合某矿山工程事故案例,提出了排水管封堵技术要求以及因排水管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的事故处理方法,为类似尾矿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