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2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气的二次运移方向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从烃源灶到正向构造带的宏观运移方向,适用于有利勘探区带的预测;另一种是近圈闭处的微运移方向,适用于有利勘探目标的评价。利用济阳坳陷多口失利探井的勘探实践资料总结发现,在油气宏观运移方向明确的前提下,相邻2套地层等高线的组合关系决定圈闭的有效性及成藏位置。当断层两盘构造等高线近于平行、断层走向与等高线(近于)平行,则上、下两盘的圈闭都有成藏的可能性。当断层两盘构造等高线近于垂直,近油源一侧(下降盘)等高线与断层走向(近于)平行时,则邻近油源一侧的圈闭可以成藏。这一控藏模式的总结,为研究人员开展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探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水相分流量曲线是研究油藏开发动态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主要获取途径是室内实验测试。受实验周期及实验设备限制,注入量有限,无法直接得到水相分流量曲线端点值。现有的计算模型基本未考虑极限驱替,曲线端点值无法通过拟合计算获得。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明确水相分流量曲线的理论关系、曲线特征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数学模型,确定采用有理式函数为基础形式建立水相分流量的全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4%,计算精度高,能够实现极限驱替时刻残余油饱和度预测以及相对渗透率比值全过程曲线的计算。研究过程所需参数可从相对渗透率测试报告中获取,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水驱油藏开发的理论极限、剩余开发潜力及下一步调整方向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中东Missan油田的厚层碳酸盐岩油藏BU为原型,根据相似理论,利用人造碳酸盐岩岩心模拟目标油藏储层,设计与目标油藏典型单元相似、尺寸为80 cm×80 cm×10.7 cm的宏观物理模型,用于研究厚层碳酸盐岩油藏的水驱规律和水淹模式,对比不同井网井型的开发效果。水驱实验结果表明:厚层碳酸盐岩油藏水驱规律主要受纵向非均质性和重力的影响,呈现双峰状和单峰状特征。水淹模式为:注入水在近注水井区域沿纵向运移到高渗透层并沿高渗透层向前突进;远离注水井区域后上部突进的注入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移,然后沿下部高渗透层突进并率先突破到生产井井底,形成次生底水;最后次生底水向上托进,导致油井水淹。遵循上述水淹模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上部层位;水平井加密井网较其他井网对上部层位储量控制程度更高,因此拥有更高的采收率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对二氧化碳驱油藏进行试井测试时,井中高压流体含有二氧化碳,容易沁入橡胶密封件导致密封失效,造成测试失败。因此,改进电子压力计的密封工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同过调研耐油橡胶材料、筛选抗内爆橡胶圈,对其开展一系列模拟和现场实验,并且与弹性蓄能圈相结合,形成了"两级组合密封"的新方式,解决了高含二氧化碳井试井测试中井下电子压力计密封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二氧化碳在油田驱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在实际应用期间,二氧化碳都处于超临界状态,具备极高的溶解能力与萃取能力。当前,在美国与加拿大等国家,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方式已经成为了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注入能与原油的混合流体,并在相互混合之后,形成良好的流体间转换形式,不存在界面与表面张力,能够将残余油的饱和度降到最低。在实际处理期间,可通过相互混合与动力混合的方式,形成驱油模式,并在接触之后,不断从油中提取与萃取碳轻质成分,在相互混合之后,能够替代化学剂使用,可形成良好的使用机制与原理,为其后续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使用中,不同渗透率会形成不同的影响机制,应针对渗透率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具体影响情况,确保在仔细分析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SAGD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在布井方面的现状,以及在未来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前景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地区托参1井获得油气突破后,再钻井未见油气及烃源岩,并且托参1井油源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托参1井油气再分析认为,托参1井原油碳同位素为-31.8‰,Pr/Ph值为1.4,富含伽马蜡烷、三环萜烷;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对称的"∨"型;其母质类型既有低等水生生物,也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为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与托克逊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托参1井原油应来自托克逊凹陷P2t地层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分辨率的影响,基于原始地震资料对薄储层的描述难度较大,故需对叠后资料进行拓频处理。常规反褶积难以对反射系数和子波两个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而谱反演得到的反射系数数据体可通过井上精细标定的声波曲线进行精确质量控制,并与构建的零相位宽频子波褶积获得拓频数据体,具有更好的保幅性。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白垩系薄储层描述中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预测结果显示:靶区白垩系砂体厚度为3 m左右,垂向上主要发育在呼图壁组底部,平面上近岸区域砂体规模较大,远岸区域单砂体面积为2 km2左右;通过精细刻画靶区砂体分布,揭示了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这些认识与现有地质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础地质、钻、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垦东地区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NNE、NEE、NWW走向断裂体系,受郯庐断裂早期活动影响,研究区断裂活动具有古近纪“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新近系“西弱东强”、“南弱北强”的特点。不同成因类型断裂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拉张型断裂主要形成简单断块型圈闭,张扭(扭张)型断裂形成复杂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压扭型断裂形成背斜构造圈闭;断裂对储层的控制,表现在储集砂体临近张性断层、远离扭性断层发育的一般规律;拉张型、张扭(扭张)型断层和压扭型断层封闭性依次增强,油气一般在封闭性较强的油源断层附近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