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2.
车排子凸起西翼紧邻四棵树凹陷,前期认为该区轻质油油藏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通过对多个层系已发现的原油和四棵树凹陷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原油成熟度等地化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轻质原油来源,并建立综合判识标准。研究区轻质原油可分为2类,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具有规则甾烷C_(27),C_(28),C_(29)呈反"L"型、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值较大、原油碳同位素较重、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的特征,其生油母质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淡水湖沼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主要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沙湾组,具有规则甾烷C_(27),C_(28),C_(29)呈"V"字型、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Pr/Ph值较小、原油碳同位素较轻、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的特征,其生油母质形成于强还原的半咸水深湖相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主要来自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进一步证实四棵树凹陷发育侏罗系和古近系2套有效烃源岩,且其生成的油气已经发生长距离运移。  相似文献   
3.
春风油田具有远源油气成藏特征,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根据油气藏分布特征、烃源岩特征和对输导体系要素的综合分析,将车排子输导体系分为上部输导体系和下部输导体系2种类型。通过分析这2套输导体系对油气的控藏作用,进一步明确了车排子地区春风油田油气空间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车排子凸起东翼沙湾组1段不同物源体系在岩性、沉积组构、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典型差异:南物源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为长距离搬运的牵引流沉积,电性曲线具有典型的砂岩响应特征,地震波呈强反射特征;北物源体系主要发育近物源沉积的扇三角洲,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电性曲线的砂岩响应特征不明显,地震波呈弱–空白反射特征。进而对南、北物源体系开展了有效识别,落实了不同物源体系在沉积结合部的波及范围;对双物源体系沉积结合部的岩性类圈闭开展了精细刻画,实现了对该区的精细挖潜,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N1 s 11)勘探程度整体较高,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急需转变研究思路,为后续油藏再认识和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提供支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砂体内部钙质隔层识别标准、成因机制和盖层性能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钙质隔层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钙质隔层位于1砂组砂体中上部,岩性主要为钙质胶结细砂岩,测井曲线上具有高Rt、低AC、高DEN、GR值变小、SP具有一定回返幅度的特征。钙质隔层具有“三元复合”成因,“短期旋回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干旱环境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期—浅埋藏期强烈钙质胶结”三要素控制了钙质隔层的形成。根据盖层突破压力分析,钙质隔层可以作为有效盖层。以上述认识为指导,开展了基于隔层分布的油藏特征再认识,在储量区周缘新发现多个有利勘探区块,指导了多口井的成功钻探,发现了规模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石炭系储层以火成岩为主,影响火成岩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火成岩的岩石类型、断裂发育程度以及风化淋滤作用。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结合测井、录井、核磁等资料明确了该区火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发育凝灰岩、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等,储集空间类型以孔洞及裂缝为主;通过对地震剖面进行目标处理,利用地震相、地震属性等优化断裂组合体系,寻找断裂发育区;利用孔、渗、油气显示及试油等资料确定风化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对火成岩的影响,初步明确火成岩勘探的垂向深度;结合重磁等非震资料优选储层发育区。综合分析各因素对火成岩储层发育的影响,对该区火成岩勘探区域进行了评价,优选该区东北部靠近红车断裂带附近P66井区为有利火成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车排子地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利用显微镜及CT扫描方法观测不同岩性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结合地质条件探讨次生作用对火山岩孔隙演化的影响,以岩心、测井及荧光薄片等资料分析储层含油性与储层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原生孔隙及裂缝的发育受岩相—岩性控制,并影响其次生作用程度。对于安山质角砾岩和安山岩,普遍发育的气孔、收缩缝和火山玻璃为后期应力作用下的裂缝扩张及地表和地下水的渗入、溶蚀、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凝灰岩,由于较强的水解溶蚀作用,颗粒严重蚀变,机械压实作用较强,原生储集空间多被充填,储集性能较差。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含油性主要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只有位于有效裂缝附近的基质孔隙才可能含油。根据测井资料计算车排子地区火山岩的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裂缝孔隙度分布指数,并据此预测有利区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排674井附近、东部排66井附近以及西北部排682井附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