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7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铮  王炎松 《华中建筑》2001,19(6):79-84
通过对周城民居的实地调查与分析,该文从“尚白、夸饰、混融、实用”等四个方面探寻了白族居民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秦娅  许佳 《华中建筑》2011,29(3):159-161
白族民居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古朴典雅、坚固大方著称于世.其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该文以白族民居门窗建筑装饰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白族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本末,认为肯定诗案的观点缺乏有力的依据,质疑诗案的观点值得重视。提出否定诗案的5个视点及澄清诗案的4点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李白与王昌龄均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这些送别诗的相同之处表现在数量多、类型丰富、感情真挚、体裁多样化.不同之处是选用的意象、表现的方法及语言的风格.李白的送别诗常采用酒意象与流水意象,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感情,语言自然明快.王昌龄的送别诗常选用月意象和云意象,采用衬托和兴喻的手法传情达意,语言清婉含蓄.  相似文献   
5.
本以井为中介,用量化的方法建立波阻抗与岩性之间的联系,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按最大隶属原则判别岩性,实现由波阻抗参数岩性转化。同时采取分层判别的方法,消除非岩性的沉积因素影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付莎莎 《包装工程》2017,38(24):236-240
目的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下研究如何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去审视李白文化,并应用于现代创意产品设计。方法借助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提炼出李白文化中的创意设计点。结论当代社会应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李白文化,并实现设计再生,再生手法包括实体功能化、诗文图形化、图像娱乐化、虚拟数字化、意境造型化、设计绘画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自分其诗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等四类,最重讽喻之作,在其诗集中冠之卷首.宋代词人的接受视域中,最重“感伤”、“闲适”之作.如果说白居易《长恨歌》是将目光投向了家国兴替与李杨悲欢,是以最高统治者为关注对象的,《琵琶引》更多的是诗人自我怜惜,自伤零落栖迟.那么《简简吟》、《花非花》等作品则是以普通女性为关注对象,感伤美好事物易逝.  相似文献   
8.
沉积相研究对控制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为了对白25井区的沉积相类型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前人关于白25井区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白25井区的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等相关资料后,认为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主要岩石相类型有:下部主要是红褐色、红色砂砾岩,发育块状构造;中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可见一定的粒序性,发育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上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岩以及泥岩,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在垂向上反映了一个砂体不断向岸退积的沉积序列。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而不是冲积扇,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以及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等9个微相。  相似文献   
9.
张宇 《华中建筑》2009,27(8):6-8
笔者调阅了《全唐诗》中所录的白居易诗作,从白诗中对窗牖的描写推知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士人的隐逸居住行为信息。该文集中关注围绕建筑元素"窗"发生的各种事件,并从这一角度将白氏的居住行为分层讨论,期望能勾勒出一种与通常功能/形式讨论模式有所差别的理解建筑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白族扎染的制作工艺谈起,总结出在时装设计应用中,如何在纹样、技术、材质与品种、色彩以及应用方式方面突破白族扎染工艺的传统,使得传统工艺焕发出时尚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