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电工技术   188篇
综合类   154篇
化学工业   186篇
金属工艺   125篇
机械仪表   155篇
建筑科学   135篇
矿业工程   137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160篇
水利工程   136篇
石油天然气   86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2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8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1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针对湿式球磨机在磨矿过程中内部负荷靠专家经验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共生生物搜索(ameliorated 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简称ASOS)-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简称ELM)的磨机负荷软测量方法。首先,利用ELM算法建立磨机负荷软测量模型,运用ASOS算法优化软测量模型的隐含层参数;其次,以筒体振动与振声信号的特征信息构建磨机负荷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将磨机负荷参数作为输出;最后,通过磨矿负荷检测实验和对比分析表明,磨机负荷软测量模型的负荷参数预测准确率较高,泛化能力较强,为磨机磨矿效率的提高及控制优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5.
6.
正纺织印花技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纪元的第一个千年。中国在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镂空版印花技术,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为织物印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传统工艺中的扎染、蜡染等印花工艺皆来源于中国。自17世纪苏格兰人推出机器印花工艺之后,纺织品印花借助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都得到了惊人的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服装业得到快速发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8上海广印展上,深圳弘美数码展出了一台名为HM3200R的纺织数码印花机,尽管其所采用的全套方案均属于纺织印花方案,但是该方案的应用却是针对广告行业,可以称得上是"跨界玩法"。先来回顾一下该方案的原始形态。HM3200R设计之初是为了满足更大幅面的纺织热转印纸印花,它的进出料门幅宽度是3.3 m,采用水性分散墨水,以数字化喷墨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径流序列不稳定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蝗虫优化算法(GOA)优化相关向量机(RVM)的组合径流预测模型。首先对原始非平稳的径流序列采用VMD得到若干个相对稳定的分量序列,再分别建立RVM预测模型,并采用GOA优化RVM中核函数的参数,最后累加所有分量的预测值得到径流序列的预测值。实例结果发现,较传统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支持向量机等模型,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预测结果能为水电站的经济运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带钢在立式退火炉内发生瓢曲、跑偏的临界张力与炉辊凸度、带钢规格都存在一定关系,但缺乏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难以科学制定不同规格、不同钢种带钢的炉内单位张力。通过引入瓢曲风险因子BRI,可以定量地分析炉内板带瓢曲风险,从而确定冷硬板带炉内张力设定上限,即板带发生热瓢曲的临界张力σC,为连退炉加热段和冷却段的张力控制提供依据。采用该方法对连退炉加热、冷却区的张力进行了优化,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张力值与实测值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0.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