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聚四氟乙烯/聚苯酯(PTFE/POB)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TFE/POB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利用Jeziorny法对所得DSC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结晶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结晶温度范围增大,结晶度下降;Jeziorny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PTFE/POB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POB有异相成核作用,改善了PTFE的结晶性能,提高了PTFE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塑料材料压缩蠕变测试仪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聚苯酯(PTFE/POB)共混物的高温压缩蠕变性能,研究了共混物的压缩回复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并探讨了POB含量对共混物蠕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B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耐蠕变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入POB后,共混物结晶度增大,在POB含量为20%时出现峰值,结晶速率随PO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PTFE/SiO2)杂化材料的工艺条件,讨论了乙醇对杂化材料中PTFE与SiO2分散性的影响。按照SiO2在杂化材料粉体中理论含量为50 %的配方来制备PTFE/SiO2杂化材料,分别研究了陈化时间和陈化温度对SiO2实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含量随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最初的5 h内增长很快,当陈化时间达到48 h后,SiO2含量达到38.9 %。在不同温度下将PTFE/SiO2凝胶陈化1 h,随着陈化温度的升高,SiO2含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40 ℃时含量达到最大为19.8 %。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含油介质中压缩载荷对氢化丁腈橡胶(HNBR)硫化试样的影响,选择介质与压缩载荷同时作用的试验方法模拟橡胶密封件工作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HNBR压缩永久变形持续增大;当持续压缩28 d时,HNBR压缩永久变形由80℃时16.44%增大至200℃时91.14%。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80℃时HNBR压缩永久变形降低后保持稳定,120℃,160℃及200℃时持续增大。通过分析具有相似物理或化学变化机理的试样性能,得出HNBR寿命预测方程为y=-1312.60x-0.20343。  相似文献   
5.
介绍不同无机纤维、不同无机粒子、无机纤维与无机粒子混合物、有机填料与无机填料混合物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协同改性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填料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指出无机纤维与无机粒子混合物、有机填料与无机填料混合物协同改性PTFE的方法最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硫化镍, 并将其作为催化剂, 催化热解乙炔制备出微螺旋炭纤维. 通过SEM、FT-IR和XRD分析了催化剂和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硫化镍催化颗粒表面光滑、为规则的六方相结构, 直径为1~2 μm; 微螺旋炭纤维具有双螺旋结构, 截面为矩形, 具有相同的螺径. 微螺旋炭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 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 其微观结构整体有序度较差, 存在一定量的无定型炭和晶体缺陷, 石墨化度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四氟乙烯/聚苯酯(PTFE/POB)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和45号钢对磨的摩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探讨了POB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OB后,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在POB含量为20 %时结晶度出现峰值。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和摩擦因数均随PO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磨痕宽度随POB的含量增加而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8.
聚四氟乙烯表面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难粘接性,与其它材料的不相容性,综述了PTFE表面化学改性的几种常用方法(分别为等离子体处理法、辐射处理法、化学溶液处理法和核壳结构材料改性法)及其改性工艺,简要叙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介绍了各种表面化学改性方法的使用范围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宁  寇开昌  晁敏  吴广磊  张冬娜  侯梅 《材料导报》2012,26(8):69-71,84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镍,并以它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制备了微螺旋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螺旋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产物几乎全部为双螺旋碳纤维,同时通过研究影响微螺旋碳纤维生长的因素,发现微螺旋碳纤维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反应温度750℃,气体流量110sccm,噻吩温度30~35℃,反应时间90min。FT-IR结果表明,微螺旋碳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  相似文献   
10.
PA封端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自制的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在邻苯二甲酸酐(PA)封端的情况下溶液缩聚得到聚酰胺酸(PAA),通过溶液亚胺化和固相亚胺化相结合得到聚酰亚胺(PI).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乌氏粘度计和热失重分析仪对PI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分析了封端剂加入量、亚胺化方式对P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的加入可有效降低PI的粘度,两种亚胺化方式的结合可以降低PI的最终亚胺化温度,得到的PI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