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碳多元稀土合金耐磨钢衬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合理确定化学成分和对钢液进行复合变质处理,铸造的中碳多元稀土合金耐磨钢衬板,经热处理后其硬度可达到50HRC以上,αK>20J/cm2。在水泥球磨机上使用表明:其寿命可达高锰钢的3倍以上,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曹瑜强  邓宏运  连炜 《铸造技术》2002,23(4):224-226
从杂质泵过流部件的需求现状和失效分析、材质和化学成分选用时的量化指数 ,介绍了护套、后护板、前护板 ,叶轮等铸造工艺 ,热处理工艺要点 ,提出了提高杂质泵过流部件品质的闭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元素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液淬的方法,研究Al-4.5Cu合金及添加Si,Mn,Ni,Zr元素后合金的凝固过程及溶质分布。结果表明,将Si,Mn,Ni,Zr元素的加入,都能使Al-Cu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Al4.5Cu3Si的结晶温度间隔最小,Cu的分布,特点是:晶界高于晶内,一次晶界高于二次晶界”,并随着温度的降低Cu向晶界偏析的趋势加剧,Ni的分布,晶界高于晶内,Mn的分布,晶界高于晶内,但差别不大,Zr在晶界与枝晶间的偏析处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Bi Cu复合孕育对大断面可锻铸铁的形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作大断面可锻铸铁 ,铋含量必须达到0 .0 3 % ;Cu含量达到 0 .3 0 %可明显缩短大断面可锻铸铁第一和第二阶段石墨化时间 ,并且可使组织细密 ,石墨形态好  相似文献   
5.
高锰钢(Mn13)铸件为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均需进行水韧处理。通常是铸件浇注后在砂型中冷却,经过开箱清理,再进加热炉加热到1050~1100℃,保温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均匀化后在水中急冷,以获得常温下的奥氏体组织,但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量煤炭、电力和人力。  相似文献   
6.
锑对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瑜强  丁建生  焦斌 《铸造技术》2003,24(4):330-330
锑 (Sb)在球铁中可获得完全珠光体基体组织 ,但因偏析而造成强烈干扰 ,稀土元素 (RE)能缓和Sb的强烈珠光体化能力 ,RE的加入量与Sb含量有关。本文对Sb在稀土镁球墨铸铁中加入量进行实验 ,表明适量的Sb对生产铸态高强度球墨铸铁QT70 0 2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1 实验条件工频炉熔炼 ,出铁温度 (15 0 0± 10 )℃ ,球化处理铁水量为 35 0kg ,球化剂用稀土镁硅铁Mg8RE5冲入法 ,加入量 1.4 % ,球化处理温度 14 2 0℃ ;FeSi75孕育剂 ,加入量以终Si量为标准进行控制。元素Sb以纯金属形式在炉前倒包加入 ,也可作为球化剂孕育剂的组元加入…  相似文献   
7.
介绍采用陶瓷型精密铸造45钢塑料模具的工艺技术,以及解决模具内冷却管道铸造成形问题与防止铸钢表面氧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陶瓷型精密铸造45钢塑料模具,指出其工艺难点在于铸件收缩比例的确定,模具腔内细节结构的成形、模具的随形冷却管道的成形,以及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同时介绍了在还原性气氛中浇注铸件或进行铸件热处理,可有效防止铸件表面氧化脱皮。  相似文献   
9.
高锰钢耐磨铸件铸态余热水韧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锰钢铸件铸造余热对破碎机中耐磨件进行水韧处理,根据零件尺寸和形状分类进行工艺试验,检测组织和性能,优化水韧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运用优化的铸态余热水韧处理工艺,生产的高锰钢铸件质量稳定,完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同时解决了直接水韧处理入水的温度难控制、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鲁靖国  曹瑜强 《铸造技术》2003,24(6):523-524
25L塑料桶模具为对开3分式模。作为注塑模,采用镶嵌铸入预先制好的小口径蛇形冷却管形成模具的冷却管道系统。在进行退火处理时,退火炉内放入一定量的焦炭,并且将炉门四周密封,防止铸钢件表面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