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47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5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ge‐hardenable Al‐alloys is governed by the state of ageing, which determin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 which is a vital aspect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corrosion behavior of under‐, peak‐ and over‐aged Al‐Mg‐Si alloy.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via immersion tests in 0.1 M ortho‐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GC) tests. Corroded surfaces are examin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3D optical profilometer. 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at a specific immersion time as well as the depth of IGC increases in the order for under‐, peak‐, and over‐aged states. Irrespective of the state of ageing, corrosion loss increases linearly but the rate of corrosion de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 The dominant mode of corrosion in under‐aged alloy is identified as localized pitting, while peak‐aged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IGC in contrast extensive pitting corrosion is observed for over‐aged alloy.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corrosion behavior are explained 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es. Formation of β (Mg2Si) in case of over‐aged alloy and presence of inclusions like AlFeMnSi particles are found to accelerate pitting corrosion.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人工窖泥发酵剂(APMSC)的品质控制,从前期开发的发酵剂配方中分别取出老熟窖泥、曲药、酒糟和黄水初步形成4个简化配方,采用扩增子测序和色谱技术比较了各配方发酵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香味物质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各配方发酵剂样品中共检测到70个微生物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71.43%为各组样品共有,未检测到独有OTU。各配方样品的优势微生物均存在于其余分组中,仅物种相对丰度有所差异。根据酿酒有益微生物的丰度高低,选择了一种简化配方(无老熟窖泥作原料)发酵剂养护窖池,使酿造白酒的主体香味物质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即使缺失了某一种培养原料,人工窖泥发酵剂的功能微生物物种也可能由其他原料补充,而原料种类的减少是实现发酵剂品质控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老龄化问题较其他新兴社区更为典型,是社区养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其制度转型导致原有功能和结构破碎,使得该类社区普遍存在适老性缺失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研究的迫切性。以重庆土湾重棉厂社区为例,通过社会调查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调查老年人日常行为路径、社会网络特征和文化记忆感知,发现了社区服务体系分离、社会网络分化和集体记忆缺失三大既存问题,由此构建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加多元交往空间、延续单位集体记忆的适老性景观干预途径,从而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探寻和实践样本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对重庆和攀枝花两个山地城市的500个老人的日常活动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和范围所作的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能为山地城市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老年人养老方式和日常时间分配调查入手,探讨了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心理感受的特征,总结出当代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以此为依据,在房型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组团庭院设计、绿化景观设计、邻里交流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探索.力求营造出适应老年人身心特征的新时代居住区.  相似文献   
6.
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渗滤液系统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准好氧填埋技术与矿化垃圾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室内构建了模拟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垃圾处理系统,以室内埋龄为3年的矿化垃圾填充准好氧生物反应器,以室内模拟垃圾填埋柱产生的新鲜渗滤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合培养法、容积负荷渐增法和水力负荷渐增法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的驯化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法较负荷渐增法的驯化效果好,在驯化结束时,采用混合培养法的反应器出水COD为305 mg/L,NH3-N为0.6 mg/L,TN为38.7 mg/L;驯化时间越长则驯化效果越好,同是容积负荷渐增法,经过30 d分阶段驯化和经过20 d分阶段驯化的反应器,其出水COD分别为381 mg/L和1 311 mg/L,NH3-N分别为0.8 mg/L和5.0 mg/L.在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渗滤液系统的工程应用中,对微生物的驯化可首选混合培养法,同时应保证一定的驯化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一年多来发生的化学泡沫、腐化浮泥、反硝化浮泥和老化漂泥等问题,分析了其各自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认为反硝化浮泥和老化漂泥是该厂易出现的污泥异常问题,可通过控制排泥量、污泥负荷和曝气量等运行参数加以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杜钧 《山西建筑》2003,29(11):6-7
介绍了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 ,阐述了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建筑设置形式及内容 ,指出老龄人活动区设计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体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发展老年教育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从完善法制、改革管理体制、资源整合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老年人营造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老旧住宅为研究基础,分析其在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自身的变化和居住诉求。提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和策略,对生活在老旧住宅中的老人室内空间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该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