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5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303篇
电工技术   78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84篇
化学工业   358篇
金属工艺   321篇
机械仪表   1271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211篇
能源动力   82篇
轻工业   302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79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22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0篇
冶金工业   58篇
原子能技术   43篇
自动化技术   19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basic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a living organism is a single cell. To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biomedical requirement of a single cell, its analysis has become a key technique in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With a physical boundary of microchannels and microstructures, single cells are efficiently captured and analyzed, whereas electric forces sort and position single cells. Various microfluidic techniques have been exploited to manipulate single cells through hydrodynamic and electric forces. 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 the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droplets holding minute reagents and cells of interest by electric forces,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ease of fabrication, compactness and prospective automation, DMF has becom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 We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f various microfluidic chips for analysis of a single cell and for efficient genetic screening. In addition, perspectives to develop analysis of single cells based on DMF and emerging functionality with high throughpu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传统单片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工程应用,聚焦企业需要,构建能力递进、面向应用的内容体系,搭建资源共享、实践创新、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组建培养兴趣,突出技能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践表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优化人才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3.
Saw-tooth chip changes from macroscopically continuous ribbon to separated segments with the increase of cutting spe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hip morphology and machined surface micro-topography at different chip serration stages encountered in high speed cutting. High strength alloy steel AerMet100 was employed in orthogonal cutting experiments to obtain chips at different serration stages and corresponding machined surfaces. The chips and machined surfaces obtained were then examin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e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white light interferometer (WLI).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p serration causes micro-waves on machined surface, which increases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However, wave amplitudes (surface roughness) at different serration stages are different. The principal factor influencing wave amplitude is the thickness of the sawed segment (tooth) of saw-tooth chip. With cutting parameters in this study, surface roughness contributed by chip serration ranges from 0.39 μm to 1.85 μm. This may bring on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case of trying to replace grinding with high-speed cutting in rough machining.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chip serration-caused surface roughness in high-speed cutt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流屑角突变模型的预测精度出发,建立了切削状态参数与3个切削控制参数之间关系的新经验公式。提出了一种通过迭代法准确设定有限元仿真软件刀-屑摩擦因数的方法,并通过直角切削Al6061-T6工件的有限元仿真试验,获得了一组不同切削控制参数组合条件下的切削状态参数数据。根据该数据拟合出剪切角φ、刀-屑摩擦角β、剪切应力τs关于刀具前角γ0、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的经验公式,并通过一组直角切削试验,验证了所得经验公式的有效性。将新建经验公式应用于流屑角突变建模过程后,所得模型关于突变临界切削宽度的平均预测误差减小了27.2%。  相似文献   
5.
2.5GHz低相位噪声CMOS LC VCO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海清  章倩苓 《半导体学报》2003,24(11):1154-1158
用0 .35μm、一层多晶、四层金属、3.3V的标准全数字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2 .5 GHz L C VCO,电路采用全差分互补负跨导结构以降低电路功耗和减少器件1/ f噪声的影响.为了减少高频噪声的影响,采用了在片L C滤波技术.可变电容采用增强型MOS可变电容,取得了2 3%的频率调节范围.采用单个16边形的对称片上螺旋电感,并在电感下加接地屏蔽层,从而减少芯片面积,优化Q值.取得了在离中心频率1MHz处- 118d Bc/ Hz的相位噪声性能.电源电压为3.3V时的功耗为4 m A.  相似文献   
6.
串行16位DAC转换芯片在流量手操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串行16位D/A转换芯片MAX541及其与AT89C52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相应的转换子程序,并给出其在过程流量手操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的芯片间互连用CMOS/BiCMOS驱动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改善不同类型 IC芯片之间的电平匹配和驱动能力出发 ,设计了几例芯片间接口 (互连 )用 CMOS/Bi CMOS驱动电路 ,并提出了采用 0 .5 μm Bi CMOS工艺 ,制备所设计驱动器的技术要点和元器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驱动器既具有双极型电路快速、大电流驱动能力的特点 ,又具备 CMOS电路低压、低功耗的长处 ,因而它们特别适用于低电源电压、低功耗高速数字通信电路和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MEMS工艺制作了一种双层悬空结构的圆形片状微电感,并研究了其在S波段的性能。双层微电感的底层线圈制作在玻璃衬底平面上,外径为500μm,匝数为2,导线宽度70μm,导线间距15μm,顶层线圈的悬空高度为20μm,顶层线圈的匝数为1.5,其它结构参数与底层线圈相同。研究表明,所制作的双层结构微电感在2GHz~4GHz时其电感量达到2.2nH,其品质因数达到22。在制作过程中首次引入的光刻胶抛光工艺大大简化了微电感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芯片的检测是芯片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芯片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圆形硅片的结构特点而造成的漏测又是困扰芯片生产企业不可小视的实际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双探边器解决由于硅圆片结构所造成的漏测的有效办法及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PDMS薄膜型微阀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厚胶光刻工艺在硅片上制备SU-8胶模板,利用该模板制备了高分子聚合物PDMS(Polvdimethv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道和薄膜结构。通过对不同结构的两层PDMS的不可逆粘接得到一种简单的阀结构,在外加气源压力作用下薄膜产生变形实现对微流道的控制。实验测量了微阀的控制气源压力与被控制液体流量之间的关系,说明膜阀的开闭性能良好。根据弹性薄膜的变形理论,对影响微阀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用于薄膜微阀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