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5篇
  免费   1697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电工技术   74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552篇
化学工业   489篇
金属工艺   314篇
机械仪表   859篇
建筑科学   1591篇
矿业工程   577篇
能源动力   193篇
轻工业   589篇
水利工程   378篇
石油天然气   258篇
武器工业   105篇
无线电   20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9篇
冶金工业   334篇
原子能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503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857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193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94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障浓香菜籽油的产品质量安全,采用HACCP体系对浓香菜籽油生产全过程进行生物、物理、化学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预防措施,并对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制定纠偏措施,做好记录管理,为浓香菜籽油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星亮 《煤》2020,29(1):19-21
煤层开采打破了上覆岩层原有的平衡,必然引起岩层的移动、破断,导致应力场和裂隙场的改变,工作面出现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岩性和组合结构对工作面开采覆岩损害特征分布影响显著,一般岩性越坚硬,上覆岩层应力集中程度越高,采动裂隙越发育,矿压显现也越明显;坚硬岩层尤其是关键层对覆岩的破断运动起控制作用,覆岩破断发展到一定层位后软弱岩层往往是抑制覆岩破断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关键。当工作面上覆岩层同时存在远近场关键层时,近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引起裂隙带范围内岩层的运动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而远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导致地表裂缝或台阶下沉,工作面压力急剧上升,有时甚至导致煤矿动压灾害,尤其是远近场关键层同步破断时动力现象更明显。通过地面钻孔使远场关键层提前破断是防止此类动力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不同句子对判断文档情感倾向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区分文档的关键句和细节句将有助于提高情感分类的性能。同时,考虑到Title和上下文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Title和加权TextRank抽取关键句的情感分析方法SKTT,实现了高效的情感分析。根据文档Title的情感权重计算Title贡献度,考虑到标点和语义规则对情感倾向的影响;根据加权TextRank算法思想,在文档正文中构建了一个情感句有向图来提取关键句;计算所有关键句的情感倾向进行情感分类。在4个领域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SKTT方法性能明显优于Baseline,具有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无证书签名具有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优点,可解决复杂的公钥证书管理和密钥托管问题.Wu和Jing提出了一种强不可伪造的无证书签名方案,其安全性不依赖于理想的随机预言机.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提出了两类伪造攻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无法实现强不可伪造性,并在"malicious-but-passive"的密钥生成中心攻击下也是不安全的.为了提升该方案的安全性,设计了一个改进的无证书签名方案.在标准模型中证明了改进的方案对于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是强不可伪造的,还能抵抗恶意的密钥生成中心攻击.此外,改进的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开销和较短的私钥长度,可应用于区块链、车联网、无线体域网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安全和效率是影响无证书认证组密钥协商协议能否在Ad Hoc网络中得到实际应用的两个关键因素。针对这两个关键因素,以提高Ad Hoc网络安全组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为目标,提出一个无证书认证组密钥协商协议,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点乘运算实现无配对的无证书认证组密钥协商和身份认证;并使用Huffman密钥树优化通信轮数,以降低计算量和通信量,提高组密钥协商效率。安全分析和性能分析表明,与现有基于无证书的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所提方案在组密钥协商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以满足资源受限条件下组密钥建立以及组成员变动带来的密钥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虚拟手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种交互方式,是指通过手势识别技术将人的真实手映射到虚拟环境中并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的人机交互方式。主要应用于虚拟训练、虚拟手术和虚拟装配等领域。对虚拟手交互的约束类对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运动学的约束类物体操作方法,解决了阀门类有约束物体交互中虚拟手姿态不真实、操作不可控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了基于运动学的方法能以符合实际操作的效果完成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操作任务,可以应用到虚拟训练、虚拟装配等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8.
Several three-party password authenticated key exchange (3-PAKE) protocols have recently been proposed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WSN). These are efficient and designed to address security concerns in ad-hoc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for a global Internet of Things framework, where a user may request access to sensitiv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resource-constrained sensors in clusters managed by gateway nod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nalyze three recently proposed 3-PAKE protocols and discuss their vulnerabilities. Then,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 we propose a novel 3-PAKE protocol for HWSN applications, with two extensions for additional security features, that is provably secur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相似文献   
9.
Z‐isomers of lycopene exhibit higher bioavailabil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than those of the all‐E‐isomer.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dure for Z‐isomerization. The current methods for Z‐isomerization of (all‐E)‐lycopene use toxic chemicals such as organic solvents and catalysts.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evelop a chemical‐free method for Z‐isomerization of (all‐E)‐lycopene in tomato powder by hot air and superheated steam heating. The Z‐isomerization reaction is promoted by heating above the melting point of lycopene. When heated with superheated steam,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ycopene is suppressed compared to that when heated with hot air. When tomato powder is heated at 240 °C for 5 min by superheated steam, the total Z‐isomer content and remaining lycopene are 69.0% and 90.7%, respectively, while with hot air heating, the total Z‐isomer content and remaining lycopene are 69.9% and 68.0%,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ermal Z‐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occurs in the molten state and heating in a low oxygen atmosphere suppresse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ycopen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mato powder rich in lycopene Z‐isomers is an important ingredient for the food and animal feed industries. Since Z‐isomers of lycopene are more soluble in solvents including ethanol which is a low‐toxicit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vent, the efficiency of lycopene extraction with ethanol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the Z‐isomer‐rich tomato powder as a raw material. The obtained Z‐isomer‐rich extract has a high added value because the Z‐isomers have higher bioavailabil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than those of the all‐E‐isomer. In addition, since lycopene Z‐isomers exhibit higher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and better color improvement in hen egg yolks than those of the all‐E‐isomer, Z‐isomer‐rich tomato powder is an effective animal feed.  相似文献   
10.
王传旭  薛豪 《电子学报》2020,48(8):1465-1471
提出一种以"关键人物"为核心,使用门控融合单元(GFU,Gated Fusion Unit)进行特征融合的组群行为识别框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①组群行为信息冗余,重点关注关键人物行为特征,忽略无关人员对组群行为的影响;②组群内部交互行为复杂,使用GFU有效融合以关键人物为核心的交互特征,再通过LSTM时序建模成为表征能力更强的组群特征.最终,通过softmax分类器进行组群行为类别分类.该算法在排球数据集上取得了86.7%的平均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