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4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881篇
电工技术   275篇
综合类   1118篇
化学工业   915篇
金属工艺   1560篇
机械仪表   1050篇
建筑科学   1005篇
矿业工程   256篇
能源动力   230篇
轻工业   422篇
水利工程   221篇
石油天然气   219篇
武器工业   131篇
无线电   8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44篇
冶金工业   731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24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of 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GCL) with the sand particles is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CL, size and shape of the sand particl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This study brings out the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particle shape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shear strength of GCL-sand interfaces. Interface direct shear tests are conducted on GCL in contact with a natural sand and a manufactured sand of identical gradation, eliminating the particle size effects. Results showed that manufactured sand provides effective particle-fiber interlocking compared to river sand, due to the favorable shape of its grains. Further, the role of particle shape on the hydration of GCL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interface shear tests on GCL-sand interfaces at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Bentonite hydration is found to be less in tests with manufactured sand, leading to better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Grain shape parameters of sands, surface changes related to hydration and particle entrapment in GCL are quantified through image analysis on sands and tested GCL surface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anufactured sand provides higher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and causes lesser hydration related damages to GCL, owing to its angular particles and low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2.
王文广  徐芳  李兴波  李东宁 《中国冶金》2022,32(11):115-120
针对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存在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影响初始辊形的问题,分析了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及难点,得出轧辊温度场是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热辊形最佳表征方式的结论,提出高速钢轧辊下机后空冷过程温度场建模思路,并建立轧辊空冷过程温度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热连轧生产线二级系统框架,研究形成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辊形预报技术设计方案,并在首钢京唐公司1 580 mm热连轧生产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实现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更高效应用和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机制砂的空隙率是衡量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空隙率的在线检测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现有的测量方法无法对机制砂空隙率进行在线检测。因此,提出一种通过动态图像法建立软测量模型,进而实现空隙率在线检测的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动态图像法原理构建的机制砂形态测量平台来采集机制砂图像。然后,计算机制砂的关键形态参数,选择合适的软测量模型算法。最后,构建并比较不同软测量模型的预测性能。对比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率最高,预测值和试验值最大误差为0.6%。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在机制砂生产线中在线检测空隙率,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机架四辊轧机的前后平均张应力,以板形判别因子为目标函数构建单机架四辊轧机板形控制理论模型,确定卷曲后张力值。方法 通过耦合板形标准曲线模型以及设定辊系弹性变形、热凸度模型和卷曲张力模型,提出了单机架四辊轧机板形控制理论模型的计算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与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该计算方法对轧后板材的断面横向厚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比,规律一致性良好,但计算方法最大误差出现在板材边部,误差最大为0.024 mm。结论 提出的单机架四辊轧机板形控制模型计算方法实现了镁合金板形预判,对提高镁合金板形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强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参数对切屑形态及演化规律的影响,探究切屑形态转变的内在机理,为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改进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7N01铝合金高速斜角切削三维数值模型,利用加工中心、三向测力仪进行切削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切屑形貌进行表征,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探明切屑演化机理。结果 在刃倾角为15°、切深为2 mm及进给量为0.9mm/z的切削参数下,当切削速度低于900m/min时,切屑宽度方向首先与刀刃接触的一侧有较为明显的撕裂或出现边缘锯齿状毛边现象,此时切削力波动剧烈,结合撕裂区微观组织和有限元分析,发现该侧应力和温度水平明显高于另一侧,循环拉-压塑性变形是导致切屑锯齿状毛边的主导因素。当切削速度高于700 m/min时,材料的热软化效应增强,绝热剪切带来的热塑性剪切失稳占据主导作用,切屑边缘锯齿状毛边逐渐消失,沿切屑的厚度方向出现了明显的绝热剪切带,即形成了锯齿状切屑,并且锯齿化程度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而加剧。结论 斜角切削时,切屑形态会随着切削速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切削加工中的热-力耦合作用是切屑演化的主要原因,2种锯齿状...  相似文献   
6.
为明晰齿轮马达密闭介质的制动机理及其制动性能的最大化措施,从齿轮副的啮合过程出发,由马达内介质作用的液压转矩等于马达外的负载转矩,推导出负载驱动转速的定量公式,并就制动性能最大化对齿形参数执行最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啮合点的位置不同,负载驱动转速也不同,其中,最小困油位置处的最高,节点啮合处的最低;齿形参数对负载驱动转速的影响很大,案例优化前后的制动性能提高了31.2%~46.1%;负载转矩与马达内客观存在的泄漏途径为驱动转速产生的外因与内因,齿轮较小的宽径比和齿顶高系数能有效控制马达内泄漏等。研究成果为高质量齿轮马达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亚星  方永  滕华湘  顾清  钱承  白振华 《轧钢》2022,39(4):27-34
冷轧带钢退火方式有连续退火与罩式退火两种,分析了带钢连续退火与罩式退火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介绍了在冷轧带钢退火工序所取得的技术成果。首先,从连退机组带钢跑偏、瓢曲与板形方面提出了跑偏因子,瓢曲指数,炉内单元内、外板形等参数,简述了相应的表征模型与预报技术;随后,从连退机组炉内张力与炉辊辊形方面简述了连续退火过程以稳定通板与质量控制为目标的连退炉内张力、炉辊辊形优化技术;最后,以治理罩退机组钢卷粘结为目标,从钢卷装炉角度简述了罩退过程装炉优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叙述了该技术成果实施效果与现场应用情况,典型带钢产品的跑偏与瓢曲缺陷发生率控制在0.3%以内,板形改判率控制在0.08%以内;罩退钢卷产品的粘结发生率控制在0.1%以内,实现了对连退机组的跑偏、瓢曲以及板形缺陷与罩退机组的钢卷粘结缺陷的有效治理,大大提高了退火产品质量,保证了退火工序的稳定生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螺杆转子磨削效率开发螺杆同步磨削装置,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对螺杆凹凸两面进行磨削,由此会在连接处产生重复磨削区域。为保证重复磨削区域表面质量满足螺杆使用要求,对该区域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首先基于瑞利分布建立砂带表面磨粒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磨削去除机理及螺杆廓形对磨削后的螺杆表面形貌进行预测;其次,依据表面粗糙轮廓度定义得到不同工艺参数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值。最后通过螺杆磨削及测量实验验证提出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平均误差为6.27%,最低误差为0.16%,因此提出的算法可为螺杆转子砂带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光频域反射(OFDR)的二维形状传感技术存在相干噪声和光谱匹配错位,导致瑞利散射波长偏移曲线出现乱峰、 杂峰,严重影响形状重构精度。 为此,提出一种使用中值滤波的二维形状传感精度提升方法,分析了 Frenet-Serret 标架下的 OFDR 二维形状重构原理和利用中值滤波提升传感精度的基本原理,搭建了 OFDR 二维形状传感系统,通过多组静态应变实验 标定了应变-波长偏移系数,利用中值滤波方法对 3 种预设二维形状的瑞利散射波长偏移曲线进行降噪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应变-波长偏移系数标定为 1. 20 με / pm;在 0. 5 m 形状传感长度上,3 种形状传感末端误差分别从 3. 08%、0. 94%、0. 82%降低至 0. 80%、0. 66%、0. 48%。 研究表明,利用中值滤波降噪可以实现 OFDR 二维形状传感系统的感知精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Occlusion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rate of vision-based fruit-picking robots. It is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locate and grasp the occluded fruit in field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re is yet no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solution. In this paper, a high-precision estimation method of spatial geometric features of occluded target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nd multisource images is presented, enabling the selective harvest robot to envision the whole target fruit as if its occlusions do not exist. First, RGB, depth and infrared images are acquired. And pixel-level matched RGB-D-I fusion images are obtained by image registration. Second,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detecting the occluded tomatoes in the greenhouse, an extended Mask-RCNN network is designed to extract the target tomato. The target segmentation accuracy is improved by 7.6%. Then, for partially occluded tomatoes, a shape and position restoration method is used to recover the obscured tomato. This algorithm can extract tomato radius and centroid coordinates directly from the restored depth image. The 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is 0.895, and the centroid position error is 0.62 mm for the occluded rate under 25% and the illuminance between 1 and 12 KLux. And hereby a dual-arm robotic harvesting system is improved to achieve a picking time of 11 s per fruit, an average gripping accuracy of 8.21 mm, and an average picking success rate of 73.04%. The proposed approach realizes a high-fidelity geometrics reconstruction instead of mere image style restoration, which endows the robot with the ability to see through obstacles in the field scenes and improves its operational success rate in its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