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1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海明码的实现原理,设计一个基于海明码的视频7K印模型,并对诙模型进行程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海明码的视频水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7R印的可恢复性、顽健性、可升级性、适用性,但对视频面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的风速/电压曲线受到气体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化.通过设计基于双恒流源的双臂电桥,与常用的惠斯登电桥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双恒流源双臂电桥比惠斯登电桥能更好地补偿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的非线性关系,并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1000kV与500kV同塔架设相间绝缘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采用2套长波前冲击电压发生装置产生不同波前时间冲击电压模拟线路相间过电压,针对中国1 000 kV双回特高压线路与500 kV双回超高压线路同塔架设的杆塔结构及导线布置特点,开展了上侧1000kV相间操作冲击放电试验、下侧500 kV相间操作冲击放电试验,以及1000kV与500 kV相间的空气间隙放电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间隙距离放电特性曲线和对地高度影响等研究结果。并根据中国华东地区拟采用该输电方式的苏州—沪西段工程相间过电压水平,分析提出了相间绝缘间隙配置推荐值。研究表明8分裂导线相间1000 s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平均间隙系数K为1.61,8分裂—4分裂和4分裂-4分裂相间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平均间隙系数分别为1.44和1.49。该研究成果为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特高压与超高压同塔架设输电方式提供了外绝缘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开展特高压工程相间空气间隙的试验研究,采用7 500 kV与4 8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组成特高压长波头操作波联合电压试验系统。对7 500 kV与4 8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1 000/5 000μs长波头操作波的机理、冲击电压信号同步方法进行研究,并以特高压模拟导线为试品,对该试验系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能产生高幅值的1 000/5 000μs长波头操作波,冲击电压分量同步较好,输出电压效率稳定,可以满足特高压工程空气间隙相间试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Snake算法能够跟踪运动图像中对象的非刚性运动,但是对于背景复杂的图像,Snake跟踪的结果不够理想。因而在首帧分割得到对象轮廓的二值模型后,再采用基于Hausdorff距离的跟踪器,找到对象模型在后继帧中的最佳匹配位置;然后采用Snake模型对该匹配位置上的非刚性形变的像素进行匹配。实验表明:对于具有静止背景且前景对象不是快速运动的视频序列,与直接采用Snake技术进行运动对象的跟踪相比,该提取视频对象平面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抽象的程序演示实验难以体现数据结构的本质.本文通过比较传统程序实验和具体化的多媒体动画实验,逐步演示抽象复杂的DAG图拓扑排序实现步骤,为掌握数据结构及其它课程提供直观有效的实验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电极布置方式和间隙类型等对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采用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进行放电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波头时间、下电极高度及导线接地方式等对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并对以棒–板间隙为基准,分析计算棒–棒间隙、棒–线间隙的间隙系数。试验结果显示:湿度对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具有明显的影响;间隙距离大于3 m时,2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作用下空气间隙的50%放电电压较高,间隙距离小于3 m时,80/2 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作用下空气间隙的50%放电电压较高;下电极高度对棒–棒间隙放电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导线接地方式对棒–线间隙的50%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具有显著影响。间隙系数随间隙距离呈非线性变化趋势,棒–线间隙对棒–棒间隙的间隙系数随间隙距离增大基本趋于稳定值1.05。  相似文献   
8.
长空气间隙在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具有非线性放电特性。为了研究典型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利用7 500 kV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20/2 500μs和80/2 500μs两种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开展了间隙距离为1~10 m的棒–棒间隙、棒–板间隙和棒–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棒–棒间隙、棒–板间隙、棒–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都趋于饱和,但棒–板间隙的饱和趋势最为明显;当间隙长度为4 m时,棒–板间隙与棒–棒间隙的50%放电电压大小关系发生翻转;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揭示了1~10 m长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加深了对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研究是线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观测的雷电梯级先导停滞时间,确定采用负极性20/2 500?s和负极性80/2 500?s两种操作冲击电压波形模拟雷电最后一击的放电过程,针对1 000 kV特高压线路SZ322型杆塔开展了模型比例为1:12.5的大尺寸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线接地方式明显影响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正极性偏置电压将增大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负极性偏置电压将减小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波头时间对放电路径影响不明显;导线被击概率随着线路保护角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为后续特高压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测量风速,热敏电阻值和输出电压间关系,导致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偏大.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的精度主要依赖热敏电阻选型和桥电路及相关运放电路的改进,实验表明,采用仪表放大器AD627可以比运算放大器获得更高的输出电压精度,减小热敏电阻风速传感器在电路部分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