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根据飞来峡电厂1#主变受直流偏磁的影响状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消除直流偏磁使变压器安全运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从而很好地改善该站主变的直流问题。  相似文献   
2.
同杆并架双回线保护中的距离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离保护应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时其动作性能会受线间零序互感的影响.为此,分析了在同杆并架双回线上发生接地故障时距离继电器的性能,以及在跨线不接地故障时距离继电器测量阻抗的规律,提出在距离继电器动作方程中加本线零序电流补偿,可以改善距离继电器的性能,尤其适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的超范围纵联距离保护.  相似文献   
3.
京唐输油处采用美国Smith刮板式流量计对油品进行计量,当不同油品性质相差较大,或者有冷空气侵袭计量站地区时,刮板流量计计量出现很大误差,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输油和安排。实验中对油品物性尤其是粘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物性中粘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通过现场不同月份对流量计的标定数据,分析了外界的环境温度对计量影响不可忽视。通过实验研究,油品粘度和环境温度对刮板式流量计计量精度起主要影响,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肽组学作为食品科学技术领域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方法,正逐渐应用到生物活性肽制备、纯化、结构鉴定以及构效关系研究中,涉及活性肽的定性与定量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综述了肽组学在食源性活性肽制备工艺优化、特定功能活性的活性肽筛选、活性肽与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研究的国内外进展,以期为肽组学在活性肽中广泛深入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13Cr4Ni高强钢材料为例,探讨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曲线无明显屈服平台,且初始阶段加工硬化率较高,通过常规检测,其拉伸曲线弹性段曲率不一致,使得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值。采用区别于GB/T 228.1的新滞后环法,选择滞后环起点为高于材料弹性极限值,低于预期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滞后环下反向点为滞后环起点的10%应力值,在这个区间内进行试验,均得到较稳定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及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在室温拉伸时,可采用本试验给出的方法,选取对应取值范围中的滞后环起点及滞后环下反向点,得到稳定的、可参考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值。  相似文献   
6.
夯击次数是强夯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实现夯次自动计量对强夯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夯施工时序影像的夯次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相机采集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夯锤运动时序影像并建立强夯施工过程中夯锤相对于相机测站点的运动时序模型;其次,基于采集到的影像序列提取夯锤运动速度特征,建立夯锤运动模式状态序列;最后,...  相似文献   
7.
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在低载波比情况下d,q轴电流耦合问题严重,同时系统延时较大无法忽略。传统PI电流控制器受限于器件开关频率无法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解耦器因为延时问题解耦效果很差,同时对电机参数敏感。针对上述问题,这篇文章在传统复矢量电流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进行了复矢量电流控制器的延时补偿,有效避免了电机高转速下电流控制器的失稳;同时考虑了较复杂状态下的复矢量电流控制器如何实现以及增加鲁棒性的问题。Matlab仿真实验证明了优化复矢量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夯坑位置、夯次和夯沉量是强夯法施工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其中夯沉量是传统监测的技术难点,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往往难以兼顾。为此,本文研发了基于多元感知的强夯施工质量智能监测装备及配套的智能监测系统。构建了基于夯锤主动目标的夯沉量摄影测量监测体系;集成GNSS-RTK和磁方位角传感器实现了夯机和夯坑的协同定位;基于机器视觉和时序模式实现了夯次智能监测;研发了强夯施工质量智能监测云平台发布监测数据,集成上述系统实现了夯次、夯沉量、夯坑位置等施工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现场实验验证了本智能装备的监测精度和效率均满足施工管理的要求。本文可为强夯施工等智能监测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脊梁”,其碳减排效果将会影响我国发展全局。在“共抓大保护”背景下,利用广义迪式指数分解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2005—2016年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并采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模拟6种情景分别预测2017—2030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及达峰时间,并指出了减排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消耗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促降作用微弱,技术进步是促进碳减排的关键因素。中增长高减排模式是6种情景中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优路径,在高减排模式下碳排放会提前达峰;若碳排放强度降速较慢,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则不能在2030年达峰。  相似文献   
10.
强夯基础加固过程中,实际夯坑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前提。针对传统强夯施工人工放样确定夯坑位置方法中存在效率低及成果校核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和地磁传感器的夯坑位置实时计算方法,研发了相应的夯坑位置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坑位置实时精确定位。通过架设在夯机上的GNSS定位设备监测设备中心位置,同时利用磁方位角传感器获取夯坑相对于夯机的方位数据,进而对夯坑位置进行全过程、全自动的实时监测。针对时序夯坑位置信息离散的问题,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提取夯坑精确定位信息。以白鹤滩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强夯施工实测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确定夯坑坐标,提高了夯坑定位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为强夯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