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包钢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采用低碳、低硫、低磷,添加微合金元素铌和钛的合金设计方案,成功开发出高强度汽车大梁用钢BT610L,该钢综合性能优良,强韧性匹配良好,具有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冷弯成型性能,残余应力小,完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进行了590 MPa级冷轧双相钢研制,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平整延伸率对钢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制的冷轧双相钢经820℃保温,缓冷至680℃,以 30℃/s速率冷却至270℃进行过时效处理,平整延伸率为0.8%,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冷轧双相钢,试验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376 MPa、652 MPa、1%。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车轮用钢需求的快速增长,包钢在2 250 mm热轧生产线开发了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两个车轮钢系列产品。两个品种系列采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加工能力的需求。包钢开发的高强车轮用钢均已通过疲劳测试和路试等可靠性测试,完成市场化推广,用户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5.
采用不同的罩式退火工艺进行了Ti-IF钢工业试制,对不同工艺的产品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制结果,选取了方案1为Ti-IF钢罩式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6.
白海瑞  刘智光  张秀飞  黄利 《包钢科技》2021,47(2):49-51,84
采用低碳、铌钒钛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在实验室进行了汽车大梁钢800L研制,研究了化学成分、加热保温温度和轧制及冷却工艺,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试制的800L经1250℃保温后进行两阶段轧制,设定终轧温度860℃,轧后进行层流冷却,终冷温度600℃,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800L汽车大梁钢,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为753 MPa、845 MPa、18.5%,180°弯曲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快淬炉制备了La15-xNdxFe14Ni64Mn5B2(x=0、2、4、6)储氢合金。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表明,这些合金由(La,Nd)Ni5相、(Fe,Ni)相和(La,Nd)3Ni13B2相组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Nd含量对合金的相组成没有影响,但随Nd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向高角度方向轻微位移。电化学测试表明,随x值的增大,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及高倍率放电能力(HRD)先增加后减小,x=2时的放电容量(302mAh.g-1)最高,HRD值(1050 mA.g-1放电时为65.6%)最大。充放电循环稳定性随x值的增大而增加。适量的Nd替代La有利于改善LaFeNiMnB储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阐述了55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的关键试制方案,包括化学成分、热轧工艺、冷轧工艺、退火工艺。研究了合金元素、生产工艺对产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制结果表明,55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与弥散分布的TiC析出相组成,其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与析出强化。试制钢带屈服强度为556~581 MPa,抗拉强度为622~653 MPa,延伸率为14.0%~16.5%,满足相关标准及产品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考虑水电调度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水电站日负荷优化分配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采用多项式拟合技术处理MINLP模型中的水位、库容、流量、出力等多变量耦合函数关系,分析确定了适合的多项式阶数和描述方式,构建了水位与库容、尾水位与出库流量的一元四次多项式,提出表征机组出力的水头和发电流量二元二次拟合方法,得到了水头—流量—出力关系三维拟合曲面,可以满足变化水头下机组出力的精细化计算要求。最后,采用成熟的MINLP求解器实现高效计算。提出的模型通过溪洛渡18台机组日负荷分配问题得到验证,从模型应用复杂度和结果精度两方面与经典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进行比较,表明MINLP模型应用便捷且精度较高,与实际耗水量的误差较MILP模型减少91%,更能反映水电站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