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离心法测定催化裂解油浆固含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实验室一般采用各自企标进行分析,专门针对离心法测定固含量也鲜有报道。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和过滤法对催化裂解油浆固含量进行分析,以过滤法为对照实验,使用多维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测定离心溶剂的烃类组成,确定溶剂中能够溶解胶质和沥青质的芳烃含量。从选用溶剂和离心参数等方面对离心法进行探讨,根据组分相似相溶原理,选用催化裂解副产品重石脑油或轻柴油作为离心溶剂,减少了胶质、沥青质对离心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离心法测定固含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4.
罗萍  张辽  唐天缘  王强  邓成达 《微电子学》2019,49(5):628-631, 636
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启动电路。分析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DCM启动对系统的影响。将辅助绕组的膝点电压采样与原边电感的峰值电流采样相结合,逐周期地判定系统动态输出电压对变压器的退磁能力,实现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全周期下DCM自适应启动。基于0.18 μm BCD工艺,对该启动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开关频率为100 kHz、输出功率为30 W的条件下,系统实现了DCM启动。在重载、轻载的条件下,启动时间分别为68 ms和6 ms。  相似文献   
5.
6.
采用电刷镀在灰口铸铁表面制备了n-Al2O3掺杂的Cr基复合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附带能谱仪(EDS)等技术对镀层的晶粒尺寸、截面与表面形貌及n-Al2O3在镀层中的分布进行了表征。此外,利用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镀层的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r-n-Al2O3复合镀层组织致密无明显缺陷,n-Al2O3均匀地弥散分布于镀层表面;在纳米粒子的弥散强化及细晶强化作用下,复合镀层的硬度相对于纯Cr镀层提高了42.8%,耐磨性也有所提高;此外,n-Al2O3的加入也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1 后评估的概念   "后评估"原指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其在财务、经济、社会、环境及能耗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因为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后阶段,故称其为后评估.   ……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电力工程数据分析的效率及准确度,文中开展了融合多特征参数的电力工程数据应用智能算法设计研究。在考虑多种电力工程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线性判别分析与遗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电力工程数据分析模型。其通过对原始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进而得到主要参数,不仅消除了原始参数的相关性,还降低了参数的维度。同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与阈值,再对电力工程数据的分析模型加以训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电力工程数据分析上的计算速度快且准确度较高,可以辅助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决策、及时落实管控措施,避免事后评估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缪昕昊  罗萍  张辽 《微电子学》2018,48(5):601-604, 609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原边反馈式反激变换器的电压采样电路。该电压采样电路通过三路依次采样,在不同模式下使用对应的算法,得到最接近真实值的采样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采样频率10 MHz的条件下,该电压采样电路在CCM和DCM模式下均能正常工作,在DCM模式下的误差可低至0.8%。  相似文献   
10.
王强  罗萍  邓成达  张辽  唐天缘 《微电子学》2020,50(2):184-187, 192
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前沿消隐电路。根据不同的原边峰值电流产生自适应的前沿消隐时间信号,使消隐时间可以跟随原边峰值电流变化。一方面,该自适应前沿消隐电路能使原边电流信息采样更准确,避免开关管导通时的高频尖峰引起误采样。另一方面,产生的自适应前沿消隐时间可以减小电流采样电路的轻载静态功耗。仿真结果表明,前沿消隐时间误差最小低至1.5%,在不同工艺角下最大误差为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