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运兴 《电力学报》2012,27(4):300-305
以500 kV德宏紧凑型输电线路为例,分析了其可能采用的导线型号、分裂方式和导线排列方式。采用国际公认的、经过实际工程验证且广泛使用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海拔地区条件下,改变导线排列方式、导线型号以及导线分裂间距时,线路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和无线电干扰的横向分布水平。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满足无线电干扰水平的导线排列方式、导线型号和导线分裂间距。  相似文献   
2.
通过压扁法设计内设三层纵向支撑面的立体织物,并采用普通的多臂开口小样机织造.该织物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等特种纤维织造,然后与树脂复合,制成有一定承重力的三维型材;也可以采用化纤织造,通过热黏合或其他方法制成多用途的三维型材.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变形实验,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A19闪光焊接试样,在变形温度900~980℃,变形速率0.01~1 s~(-1)以及变形量30%和60%的条件下进行等温恒定速率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变形速率0.01 s~(-1),980℃下压缩60%的变形试样经930℃×1 h+590℃×4 h空冷(AC)的再结晶退火后,试样的焊缝组织由魏氏组织向等轴组织转变。采用Deform3D软件对试样焊缝变形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点追踪功能获得试样焊缝位置的真实应变量变化规律。以焊缝真实应变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优化TA19闪光焊接组织的热压缩本构方程。该本构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误差约为3.31%。  相似文献   
4.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二氧化钛(TiO2)复合纳米纤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复合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内部粒子分布和单纤维弯曲弹性模量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PVAc纳米纤维中;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从585nm减少到287nm;由于TiO2溶胶分子与聚合物分子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作用使得与杂化纳米纤维的弯曲弹性模量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TA19闪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不均匀性,改善闪光焊接TA19的综合性能。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A19闪光焊接头在变形温度900~980℃,变形量30%、60%,变形速率0.01~1s-1条件下进行等温恒定速率热压缩试验,以研究其组织在不同变形参数下的转变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试样在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动态软化趋势,在低变形速率条件下片状α相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过程充分发生,促进其宽度尺寸的增加,β相楔入导致片状α相断开。随变形量与变形温度的增加,在动态再结晶以及元素扩散作用下,片层α相等轴化比例逐渐提高。变形过程中有残留β相被破碎,部分转变为富Mo的颗粒分布在α相基体上。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α基体上富Mo颗粒回溶到β相,β相长大完成对片层α相的分割,α相进一步通过静态再结晶完成等轴化。闪光焊接试样在980℃、变形速率0.01s-1、60%变形量下变形后,经930℃1h+590℃4h空冷的退火处理,可充分实现焊缝组织的等轴化转变,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组织以等轴组织为主,组织均匀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