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配电网电缆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清  陈建聪 《电世界》1999,40(10):8-9
  相似文献   
2.
并联电容器组的过电压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并联电容器组承受的各种过电压;保护并联电容器的组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特性,接线方案和参数的选择,抑制电压的其它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在高带宽时延积和无线链路上的性能严重下降。虽然许多新的拥塞控制算法被提出,但大多专门针对某一类型链路。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控制策略AVCP,试图以一种机制适应多种链路。基于可实现性的考虑,对新近提出的针对高带宽时延积网络的算法VCP进行改进,使之也适应无线链路,从而可以同时适应这2种最重要的新型链路。NS2仿真结果显示,新的方法在无线、高带宽时延积链路以及这2种链路混合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配电网电缆的选择与敷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配电网电缆截面的选择 首先谈一下电缆芯线材质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铝芯。同面积的铜芯比铝芯的允许载流量虽可增加30%左右,但计及容量差异时,耗材量约增加2倍。按近年来电缆的出厂价计算,铜芯电缆要贵1.4~2.2倍,因此仍宜继续执行“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 但在同样条件下,铜芯电缆比铝芯电缆的连接可靠,安全性较高。铜与铜导体的接触电阻比铝与  相似文献   
5.
变结构拥塞控制协议VC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网络的带宽或者时延增大时,TCP协议的性能严重下降,最显著的就是网络瓶颈处带宽利用率很低。Xia提出的变结构拥塞控制协议(VCP)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VCP协议中,每个路由器每隔200毫秒的计算一个“负载因子”以反映网络的拥塞程度,并将其编码放入每个经过数据包的两位ECN位中。源主机根据数据包中的负载因子,执行不同的拥塞控制算法,分别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公平性。与其他的显式拥塞控制协议相比,VCP仅使用了很少的(两位)比特数,但是仍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GSS:针对高带宽时延积网络的温和慢启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带宽时延积的网络往往拥有很大慢启动阈值。在"慢启动"后期,TCP的指数增长策略往往使"拥塞窗口"在一个往返时延(RTT)后增大很多。这容易导致网络拥塞,对数据传输量较小的应用(如http业务)尤其有害。本文提出了一种温和的慢启动策略GSS。当拥塞窗口较小时,以接近指数的方式增长;随着窗口的变大,逐渐放缓增长速度,最终平滑过渡到"拥塞避免"阶段。NS2仿真结果显示,GSS相对原始的慢启动拥有较高的瓶颈利用率、较小的队列长度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Web服务器一般采用"尽力而为"服务方式,在用户请求急剧增多,到来的请求速率远大于服务器所能处理的请求速率,引起不可预知的请求响应延迟,从而使整个Web服务系统性能急剧恶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Web服务请求调度策略.通过系统的性能反馈信息,分析了其中影响服务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实时调度,以确保符合一定满意度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建聪  刘力  周伟 《变压器》2001,38(11):31-33
介绍了国内外绝缘纸板密化机的技术现状和常见结构形式,通过对现有密化机的分析试验和总结,阐述了密化机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9.
并联电容器组承受的各种过电压 ;保护并联电容器组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特性、接线方案和参数的选择 ,抑制过电压的其它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建聪 《电世界》2000,41(6):1-2
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绝缘级化,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优点是: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人身安全和城市绿化。我国有关国标和法规规定,在城市中、低压配电网中应积极推广架空绝缘级电缆,并规定了采用架空绝缘电缆、架空聚乙烯绝缘电缆和架空聚乙烯绝缘电缆,其中架空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各项技术性能较佳。文中介绍了架空绝缘电缆的技术性能、敷设方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反事故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