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机械仪表   1篇
水利工程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在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上安装一定长度的绝缘护套来改善其高压端电场强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研究。建立污秽复合绝缘子干燥情况下在高压端输电导线加绝缘护套的物理模型,分析护套参数对实施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安装绝缘护套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护套具体参数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电场改善效果的关系,并给出安装护套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以及相应解决办法。最后,试验给出了均匀电场下绝缘护套的击穿电压与其厚度的关系;并以220 kV复合绝缘子为例,研究了安装绝缘护套前后复合绝缘子起晕电压和污闪电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证实了所提安装绝缘护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谈节水灌溉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的灌水方法和技术有许多种,每种节水灌溉措施都是针对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技术要求的。因此,选用这些措施时,应该结合实际条件,有的还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总之,发展节水灌溉应处理好节水与开源,速度与交益,先进性与实用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预防变电站设备闪络事故的发生,根据最大泄漏电流和污闪电压关系建立了变电站设备外绝缘状态评估模型。该模型以一段时间内测得的绝缘子泄漏电流最大值为基础,综合地考虑了绝缘子形状系数、爬电总距离和现场相对湿度的影响。利用这个评估模型研发了变电站设备外绝缘状态在线评估系统。该系统在人工试验和现场运行中显示,能实时、正确地评估设备的污秽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金君 《机电信息》2009,(30):196-197
分析了输电线路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污秽闪络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临海输电线路由于所处的环境特殊,更加容易达到发生污闪事故的条件,有些输电线路甚至在清扫之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污秽放电事故。笔者以2007年12月中旬发生于广东省揭阳市220 kV靖华甲乙线和靖两甲乙线的染污放电事件为研究对象,调研了发生染污放电事件地点周围的地理位置和污染源状况,通过盐密测量、离子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绝缘子表面污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评价了临海污秽各项因素对染污放电事件的影响,为提出抑制污秽放电的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谈北方渠道防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水最损失主要是渗漏损失。在分析渗漏损失的基础上,可采取渠道防渗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少损失,研究和推广管理措施也能取得显著的节水效果,北方渠道防渗工程措施要采取防冻胀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除涝排渍节灌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三江平原低湿地综合治理技术,采用深沟密网条田化,台内植树林网化,对耕层土体建立“耕、松、洞”立体交叉的“土壤贮水库”,排、贮结合,有效调控地表水和表层水,起到除涝渍作用,还能抗旱保墒,井灌水田,采用“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结合“井、池、渠”增温措施。经过综合治理,粮豆平均单产比治理前增产57%。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沿海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外绝缘性能,抑制其污秽放电现象和污闪事故的发生,采用了在复合绝缘子不同位置加装不同数量超大伞裙来提高其爬电距离,进而改善其外绝缘性能的方法.考虑到复合绝缘子的污闪特性不仅与其本身的爬电距离直接相关,而且与其伞裙结构密切相关,以2种常用的220 kV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污秽...  相似文献   
9.
一、节水灌溉的内涵及其范畴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 节水灌溉,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当然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仅仅理解为节约灌溉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 以及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