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TiO2/ACF,以主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灯为光源,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内的苯酚溶液,考察了动态条件下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设计、制作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器优化了水力条件,强化了光源利用;在动态条件下,TiO2/ACF光催化氧化去除苯酚主要影响因素有溶液pH、光强、废水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通氧条件等.在苯酚初始浓度为40 mg/L,废水pH=7.5,反应器内紫外灯光强为1.75 W/L,起搅拌、充氧作用的空气量Q=2.6 mL/(min·L),苯酚废水流量为0.05 L/min,即废水在反应器中的HRT约为7.67 h时,苯酚去除率可达91%,COD去除率约为79%.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法以D-果糖为原料生产D-阿洛酮糖,产物的分离纯化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脱色脱盐,再通过DTF-Ca2+型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最佳分离条件:柱温60℃,10mL进样量,1mL/min流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离得到的D-阿洛酮糖纯度为98.3%。  相似文献   
3.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是生物法生产新型功能性因子D-阿洛酮糖最为有效的酶。一种新型的能够编码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基因CLOBOL00069被克隆,它来源于Clostridium bolteae ATCC BAA-613。以pUC57为克隆载体,以pET-22b(+)为载体质粒,E.coli 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工程菌。IPTG诱导剂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杂蛋白与目的蛋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对纯化的重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2ku处出现明显的特征条带。通过活性研究表明,Clostridium bolteae ATCC BAA-613 DTEase属于DTEase家族,并具有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反应10h后转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4.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是生物法生产新型功能性因子D-阿洛酮糖最为有效的酶。作者克隆到一种新型的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来源于微生物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H10。以pET-22b(+)为载体质粒,E.coli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菌,IPTG可诱导目的蛋白质的过量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质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1 000处出现显著的特征蛋白质条带;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酶具有较高的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吲哚美辛微粒,以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吲哚美辛微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溶出速率及溶出度。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可制备得到粒径明显小于原料的吲哚美辛微粒,SEM显示吲哚美辛微粒呈纤维状;FTIR、DSC及XRD观察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微粒未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体外溶出测试显示吲哚美辛优选工艺微粒的溶出速率明和溶出度显高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6.
从1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固定化效果较好的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Ⅲ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对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固定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为2.00mL/g(粗酶液/树脂),吸附pH7.5,吸附时间为8h,吸附温度为30℃,戊二醛浓度为0.05%,交联时间为3h,固定化酶活回收率可达50%以上。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次,酶活仍能稳定保持在初始酶活的65%以上,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