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prI是近来在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发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DNA修复开关基因.本实验利用穿梭质粒pRADZ3将其转入枯草芽孢杆菌(B-1)中稳定表达,并与转化了空白质粒的菌株(B-2)对照,观察了改造后的两种菌株在H2O2氧化压力和紫外线辐照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B-1菌株存活率明显高于B-2菌株.证明奇球菌pprI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稳定表达能够增强细胞抗氧化与抗紫外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化影响下高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已经是一种产业,我们必须按产业化的规律来运作;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我们必须凸现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功能。以此为前提,在我们思考产业化影响下的高校办学理念时,应特别关注高等教育功能的前瞻性和先导性,强调以人为本,科学思维,体现哲学强校,在表述上要有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氧化石墨烯(GO)、纳米Fe3O4、钛酸四丁酯(TBOT)为原料,合成了磁性介孔TiO2/GO(Fe3O4@TiO2/GO)复合材料,用其处理浓度为10 mg·L-1的含U(Ⅵ)废水。研究了Fe3O4@TiO2/GO复合材料中GO含量、溶液初始pH值、Fe3O4@TiO2/GO复合材料投加量、反应时间、U(Ⅵ)初始浓度及共存离子对U(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GO质量分数为60wt%、Fe3O4@TiO2/GO复合材料投加量为10 mg的条件下,Fe3O4@TiO2/GO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佳,较同等条件下磁性介孔Fe3O4@TiO2复合材料和GO的吸附量分别高了10.99 mg·g-1和1.91 mg·g-1。Fe3O4@TiO2/GO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180 min即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解吸实验表明,经5次吸附-解吸后,U(Ⅵ)的吸附率仍高达90.86%,说明Fe3O4@TiO2/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湖南某铀矿为我国一重要铀资源生产基地,长年的矿冶活动使该铀矿冶地域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一定程度破坏。本文以该铀矿冶地域介形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布与生态特征,并利用该生物评价本矿冶地域地表水放射性污染状况。结果表明,Cypridopsis vidua在溪流与河流中均有分布,Helerocypris incongruens仅发现于河流,两者丰度均不高。利用该两种介形类丰度及总丰度变化可指示水体铀浓度的变化,丰度越小,铀含量越大,反之亦然。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水体铀浓度呈明显负相关,表明也可利用介形类生物指数指示水体铀浓度。该生物指数明显偏低,说明该铀矿冶地域地表水环境质量需要改善,放射性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影响铁负载膨润土吸附铀(Ⅵ)的效果与机理.通过改变pH、H2O2浓度、初始U(Ⅵ)浓度,探讨了加入H2O2的条件下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过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吸附U(Ⅵ)前后的铁负载膨润土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为3~6时,H2O2能使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率达到98%以上;H2O2浓度对反应平衡时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随着U(Ⅵ)浓度的增大,H2O2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促进作用也随之增强,U(Ⅵ)浓度为0.64 mmol/L时,吸附量从1.74 mmol/g(铁负载膨润土)增至3.13 mmol/g(H2O2和铁负载膨润土的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是全球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拥有核工业的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沿课题,但至今尚无高放废物处置库投入运行。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即将开工建设,因此亟需开展相关安全评价研究,为今后处置库安全评价打下良好基础。本文论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的特性,并以处置库首选预选区甘肃北山为对象,开展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模拟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提供建议与参考。本文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构建了处置库关闭后的破损情景,对拟贮存60 000个废物罐的处置库关闭后100万年期间的辐射水平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北山处置库100万年内的高放废物有效剂量均低于国际要求的剂量限值,表明该处置库符合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安全要求。本文对于我国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制备了硫酸盐还原菌微球,探讨了Zn2+、Cu2+、乙酸钠、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对其还原U(Ⅵ)的影响,考察了其选择性去除U(Ⅵ)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Zn2+或Cu2+浓度低于100 mg/L时,U(Ⅵ)还原未受显著影响,但当其增至150 mg/L时,U(Ⅵ)还原被完全抑制。当单齿配体有机物(乙酸钠)存在时,U(Ⅵ)可被彻底还原;而多齿配体有机物(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存在时,会延缓甚至完全抑制U(Ⅵ)的还原。对于无机U(Ⅵ)重金属体系,可利用U(Ⅵ)和硫酸盐还原自由能的差异,适当降低COD/SO2-4比值直接选择性去除U(Ⅵ);对于有机U(Ⅵ)重金属体系,可通过多齿配体有机物络合U(Ⅵ),同时利用硫化物选择性沉淀重金属,间接实现U(Ⅵ)的选择性去除。  相似文献   
8.
阐述迄今发现的抗辐射能力最强的微生物之一——奇球菌的特性;从其独特的细胞壁和染色体结构,对自由基的清除,DNA的高效损伤修复机制几方面论述奇球菌的抗辐射机制;介绍奇球菌在放射性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通过驯化培养得到了以硫酸盐还原菌(SRB)为优势菌属的活性颗粒污泥,研究了微氧条件(氧浓度为0.6~1.0mg/L)下其对废水中U(Ⅵ)的去除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其对U(Ⅵ)的去除机理,采用连续提取法考察了铀在颗粒污泥上的沉积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SRB颗粒污泥结合并转化U(Ⅵ)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初期(前30min)吸附和后期微生物还原沉淀作用,SRB颗粒污泥对U(Ⅵ)的去除率达98.89%。FTIR、SEM和EDS分析表明,颗粒污泥表层上酰胺基、羧基、羟基、磷酸基等均参与了对U(Ⅵ)的沉积,同时Na+、Mg2+等与UO2+2存在离子交换作用。形态分析表明,在颗粒污泥上,铀主要以残渣态形式沉积,生物有效性差,可迁移能力弱,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疏水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MCM-41-dry)并经煅烧制得亲水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MCM-41-cal).试验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投加量以及U(VI)初始浓度等因素对MCM-41材料煅烧前后吸附U(VI)效果的影响,利用SEM、EDS、BET和FTIR分析其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MCM-41-dry材料因具有有机模板剂,其吸附效果远高于MCM-41-cal的吸附效果;当pH值为5,吸附时间为180 min,温度为30 ℃,MCM-41-dry投加量为0.2 g/L,U(VI)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对U(VI)的吸附率可达99.2%;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其吸附过程,当T=303 K时,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41.935 mg/g,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通过BET、FTIR表征则说明MCM-41-dry具有六方形介孔结构能吸附U(VI),官能团羟基和氨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