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非线性负载(电能电子控制设备和电弧炉等)的飞速增长,电能质量已经成为今天的电力系统工程师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谐波和电压闪烁已经被当作是电能质量问题引入电力系统中,它们被认为是电弧炉操作的非线性反应的结果。电弧炉模型多种多样,文中提出一种在MATLAB下的电弧炉时域模型,该模型可以利用MATLAB来研究电力系统中的电弧炉性能。通过分析本文的模型,可以研究电弧炉不同操作环境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建筑结构的处理是比较核心的环节,也是确保后续土木工程建筑能够发挥最大作用效益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处理效果,必须要重点做好前期设计工作,促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指导施工作用。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从当前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具备一定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斌  姚俊涛 《热加工工艺》2012,41(20):30-32
安注箱是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介绍了其在AP1000非能动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壳体材料的选用及制造.  相似文献   
4.
炭纤维编织物中引入SiC微粉的超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缩短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炭纤维三维编织物(3D-BCf)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周期,在3D-BCf中采用超声浸渍法预先引入SiC微粉.考察了微粉粒度、浆料SiC/无水乙醇(EtOH)质量比等参数对引入SiC微粉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微粉粒度为0.4μm、浆料SiC/EtOH质量比为1∶1时超声浸渍效果最佳,在3D-B Cf中引入SiC微粉的体积分数可达到16.4%,预先引入SiC微粉可以缩短材料的致密化周期.  相似文献   
5.
双相不锈钢兼顾了经济性和可靠性,适合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建设.与传统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在耐蚀性,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优势.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可降低核电站建设的材料成本,提高核电站工程的经济性,并且可依靠其优越的性能来提高核建工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安全壳主要用来控制和限制放射性物质从反应堆扩散出去,以保护公众免遭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发生罕见的反应堆一回路水外逸的失水事故时,安全壳是防止裂变产物释放到周围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全壳一般是内衬钢板的预应力混凝土厚壁容器,顶部呈半球形.文中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控制SA-738 Gr.B:中、低温压力容器用热处理的碳锰硅钢板在钢制安全壳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等过程来保证安全壳及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观察4MV的X线辐射后的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和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以4MV的X线0.5、1、2、4 Gy对离体人外周血进行辐照,其淋巴细胞培养后,采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染色体双着丝粒、缺失、易位以及片段畸变和辐射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其线性趋势线和R<'2>值依次分别为:Y=24.1X-13.3(R<'2>=0.975);Y=10.5X-2.7(R<'2>=0.887);Y=30.2X-17.8(R<'2>=0.913);Y=53.3X-38.7(R<'2>=0.976).结论:染色体G显带技术可以较非显带技术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畸变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空气导流板的功能作用及空气导流板的材料选用.  相似文献   
9.
埕东油田埕古13块属典型稠油出砂油藏,该油藏的开发面对出砂和油稠两大技术难题,目前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从改进防砂工艺着手,通过采用一次高压充填防砂工艺改善开采条件,同时配套了有利于保护油层的负压射孔工艺和行之有效的稠油开采技术,提高了该区块的措施井成功率和开井率.应用表明,埕古13块稠油出砂油藏配套开采技术成本低、成功率高、有效期长.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及基本原理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桥梁损伤智能诊断中常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BP神经网络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最终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桥梁损伤智能诊断发展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