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达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高精度控制,抑制转矩脉动,在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矢量坐标系下定义了β角并根据电磁转矩方程推导出最大电磁转矩对应的β值.分析了矢量控制下电磁转矩、负载变化与β角的关系.设计了基于β角观测的混合控制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采取频率换向或位置换向的不同控制方式,并设计了过渡控制消除两者切换造成的波动.设定了β角的稳定工作范围,并研究了3种控制方式的切换条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根据负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控制模式,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并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Motorola DSP56800为对象,介绍了Motorola嵌入式SDK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并以一个详细的实际程序为例,给出了具体应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CAN总线在EP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汽车用简单易行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解决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其它汽车ECU单元的数据通讯问题。完成了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在Motorola DSP56800 系列的基础上的实验证明了它的可行性。目前该协议已经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发中。  相似文献   
4.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多基于高频信号注入法或状态观测器法。文中在分析变结构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在a、b坐标下的数学模型提出1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估算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并得到观测器的收敛条件,推导和建立了估算的自适应率,利用李亚普诺夫理论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电机模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观测器的稳定性不受电机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为应用实例进行的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舒望  赵荣祥  尚喆 《电气传动》2007,37(9):8-10
为满足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抑制转速脉动,在空间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定义并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坐标系下的β角,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控制方式相切换的方法,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并在实际电机调速系统上验证了该方法.结果均表明系统的稳态与动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一种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引入到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调速系统中,取代传统的PMSM双环控制系统中的转速外环PI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响应快、超调小、鲁棒性好,较常规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56F800的SPWM逆变器死区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死区对SPwM逆变器的不利影响以及死区效应的产生,提出应用Motoroh DSP56F800对死区进行补偿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其实现机理、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