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花青素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防癌抗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以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料,通过添加优选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原花青素,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个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实验,得到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该工艺的开发为原花青素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离子液体的特性:密度、熔点、粘度和酸性;离子液体的分类:按阳离子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大类、按阴离子的结构分为两大类;离子液体的提取方法:液-液萃取、超高压辅助提取、双水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强化萃取,以及在提取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蒽醌类、木脂素、挥发油、皂苷类等的应用这四方面入手来阐述离子液体在提取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稳定性,其中银杏叶黄酮的抗氧化性主要分析了银杏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强氧化剂H_2O_2对于银杏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其中银杏叶黄酮的稳定性主要分析了光照、存储时间、温度、pH、还原物、金属、食品添加剂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证明,银杏叶黄酮在避光存储5 d后无明显变化,光照可破坏其结构。20℃存储12 h银杏黄酮无明显变化,高温会导致其变性。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Na_2SO_3可破坏银杏叶黄酮的结构,当银杏叶黄酮遇到Fe~(2+)和Fe~(3+)会极不稳定,苯甲酸钠与蔗糖对银杏叶黄酮稳定性影响不大,而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黄酮有着双重作用。因此,银杏叶黄酮在生产与存储过程中应避免光照、温度过高、过酸过碱、接触Fe~(3+)以及过高浓度的抗坏血酸和柠檬酸。  相似文献   
4.
利用醇提法与微波-超声辅助联合提取的方法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以微波时间、液料比、超声时间与超声功率为单因素,探究最佳试验条件,用响应面的方法优化试验条件。最佳试验条件为微波时间2 min,液料比20∶1(mL/g),超声时间4 min,超声功率228 W的条件下,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量为24.309 5 mg/g,响应面与实际值相差0.05%。微波-超声联合提取的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芦荟皮提取物(Aloe bark extract,ABE)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效应与机制。方法:首先采用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ABE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再利用不同浓度(5,10 μg/mL)的ABE分别处理酒精诱导HepG2细胞24 h,检测各组细胞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RT-PCR检测其对Nrf2、SOD、ADH、IL-6和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以50%乙醇灌胃雄性C57BL/6J小鼠,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建立体内动物模型,给予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ABE干预,连续灌胃3 d,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活力含量,检测肝脏中MDA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利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Nrf2、HO-1、SOD、CAT、ADH和ALDH基因的表达。结果:ABE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芦荟皮提取物的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03、0.131和0.74 mg/mL。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ABE高、中、低剂量组中细胞和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细胞和肝组织中MDA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ABE能改善酒精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肪变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其主要通过直接调控酒精代谢相关酶、抗氧化酶和炎症反应起到保肝作用。结论:芦荟皮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原料。  相似文献   
6.
桑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抑癌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颇具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桑叶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桑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吡唑醚菌酯市场、剂型等情况,详细介绍了其2条合成路线。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条合成路线中的溴化反应、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8.
范龙涛  郭庆春  徐莉  王萌斐  晁建平  彭效明  居瑞军 《农药》2020,59(5):328-331,346
[目的]以2,4-二氯苯胺为原料开发吡唑解草酯生产工艺。[方法]改进现存吡唑解草酯的合成工艺,探索生产工艺的合成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pH值、物料比、结晶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吡唑解草酯的工艺条件。[结果]产品收率96.8%,纯度99.2%,终产品经核磁表征。[结论]工艺过程处理简洁,无固体生成,有利于产品实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啶氧菌酯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甲氧基丙烯酸酯型杀菌剂啶氧菌酯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总结,分为两条主要合成路线:先醚化后构建其他合成单元以形成产物以及先构建好合成单元然后再进行醚化反应形成产物,接下来对两个结构单元的合成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两条合成工艺路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邻甲基苯乙酸为原料的合成路线是合成啶氧菌酯的具有竞争力的路线。  相似文献   
10.
对葡萄皮色素提取方法、功能结构进行介绍,通过溶剂浸提法对其进行了提取,最后对葡萄皮色素的稳定性进行探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溶剂浸提法中的各项条件:提取剂的p H值、提取剂的温度、提取浓度、提取次数、提取的液料比对葡萄皮中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设计响应面模型,最后对葡萄皮色素进行稳定性的探究。根据单因素得到的最佳条件设计响应面模型,由响应面试验确定出最终的最佳试验条件。试验表明,溶剂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液料比10∶1(m L/g),提取次数3次,提取剂p H值为1。在此最佳试验条件下,葡萄皮色素提取浓度为7.163 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