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2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课(以下简称工艺课)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涉及各种不同的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反应装置和工艺流程,因此具有一定难度。由于新工艺、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新水平,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而学时不断紧缩,有的将课程改为选修或部分被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取代;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细粒子催化剂的性质及现有的一些制备方法,并对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着重探讨了溶胶-凝胶技术所具备的特点及一些内在缺点,并展望了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棉籽油间歇式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生物柴油(棉籽油甲酯)可以由棉籽油与甲醇在催化剂KOH存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故对棉籽油间歇式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产物棉籽油甲酯浓度的影响。用液相色谱法分析棉籽油的组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产物中棉籽油甲酯的含量。由实验数据绘制的动力学曲线得到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为准二级反应,以后紧接转为一级反应和零级反应,与文献报导的棕榈油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结果一致。由实验数据求出酯交换反应在开始阶段的动力学参数,35℃、45℃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9179Lmol-1min-1和1.049Lmol-1min-1,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10.88kJmol-1。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棉籽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最佳催化剂为1.1%KOH。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副产物下层甘油液的组成分析及其分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菜籽油和大豆油碱催化酯空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下层甘油液的主要成份。下层甘油液中主要古甘油、甲醇和脂肪酸皂以及少量的脂肪酸甲酯和游离碱。探索了分离方法。获得的甲醇和脂肪酸可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和其它产品的原料,获得的甘油音量达到分析纯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卡尔费休法和烘箱法认为卡尔费休法和烘箱法都适合于植物油中水分含量的测定,而卡尔费休法适合于生物柴油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及其原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卡尔费休法和烘箱法认为卡尔费休法和烘箱法都适合于植物油中水分含量的测定,而卡尔费休法适合于生物柴油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柴油中微量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认为钒蓝分光光度法通合于生物柴油中微量磷含量的测定。优化了实验条件,用直接定容取代定容后再分取.使样品的用量减少至原来的1/5,样品炭化和灰化等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使整个分析时间缩短约1.5h。用KOH为催化剂,以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和麻油为原料合成了种生物柴油。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的磷含量,结果表明当6种植物油采用碱催化制成生物柴油后磷禽含量显著降低.都小于5mg/kg,能满足德国生物柴油中磷含量小于10mg/kg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棉籽油生物柴油(CME)、菜籽油生物柴油(RME)、大豆油生物柴油(SME)及其与0#柴油的调和油的低温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使生物柴油丧失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从组成、凝点和冷滤点来看,上述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优劣顺序为RME》SME》CME及0#柴油;随着温度的降低,3种生物柴油的动力粘度快速增加,是使生物柴油丧失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认为盐酸胍的存在对红色银胶体吸收曲线、锌用量、反应时间和有色物的稳定性等均无影响,并建立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盐酸胍中微量砷含量的方法.测定4次生物级盐酸胍中砷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12×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5%.当样品中砷的质量分数为0.5×10-6和1.0×10-6时,测定4次所得标准偏差分别为8%和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法合成对苯二甲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了溶剂、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对苯二甲酰胺的优化条件为用适当量的乙二醇溶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0 ℃常压通氨气反应8 h,对苯二甲酰胺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