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1978年5月,斯里兰卡政府决定在该国最大的河流马哈维利河上建造维多里亚大坝。为了选择最佳方案,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该河流下游梯级开发作了全面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在维多里亚建坝,可获得最大的工程效益。这里的地基条件适合于建造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浜海地区沿河口或海岸滩地,抛石筑成围堤,并利用清挖港池或航道的淤积物,吹填成大面积的土地或港区陆域。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被清挖淤积物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亦可由此而获得大量的建筑区域。但由于吹填初期的软土往往成流态状,因此如何使这类地基加速固结成型,并尽快地投入运行,这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吹填土软土地基,目前处理方法很多,但应考虑到经济合理和现实可能,其次还应根据吹填土土料特性并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其合理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主  相似文献   
3.
该工程由于坝体填土的干容重偏低,故十分担心其安全问题。通过原体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室内电模拟试验验证,提出下列几点意见:①当库水位达某高程时,1~#测压管水位变化有异常现象,经挖坑检查证实在该高程位置上下土层分界明显,上部填土均匀性差,密度低且含水量大。②根据Ⅱ—Ⅱ观测断面分析,在高库水位情况下,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呈同步变化,2~#和7~#两管的实测水位要较试验值高6~10和5~12米左右。对上述问题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读了原文后,笔者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固结方程能否应用于非稳定渗流的研究、有限单元法解决有自由表面的渗流问题以及用砂槽模型研究不稳定渗流的适用性等几个问题与原文均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非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地下水运动的非稳定渗流的微分方程系由运动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土石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模型及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有铲地根据土石坝的原型观测资料来分析坝体和坝基中存在的渗流问题,本文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考虑了水位、降雨量、坝基排水以及时效等因素对渗流的影响,建立了土石坝坝体和坝基测压管以及通过大坝渗流量等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模型和方法,经对青山和对河口水库等工程的实际应用,说明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堤坝下游排水减压沟井的设计和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在冲积层地基上的大坝,当冲积层的层次分布为上层土的透水性远较下层土为小时的这种双层地基,且坝基又采用水平铺盖防渗,则一旦水库蓄水,在下游坝基将产生由渗流引起的承压水头;如上层地基土没有足够的抗渗强度时,则在坝后将产生渗透破坏.为解决危及大坝安全的承压水问题,合理的措施是在坝后采取排渗减压,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8.
原文运用近似的片段法,对完整井列、不完整井列、浅井列和浅沟等排渗减压工程做了不少研究,并以电拟试验来验证.学习后,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急变区的半径原文采用急变区概念作为推导近似公式的基础,是符合实际的.以急变区为界,地下水流在急变区内以辐射流方式运动,而在急变区外可近似看作平行平面流.但原文关于急变区半径的取值有商讨的必要. 1.第一种情况中的长列完整井原文根据过水断面相等的原则,得急变区半径l’=a/2π,这与  相似文献   
9.
粘土的渗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証明,水在粘性土中的渗透不完全符合于达西(Darcy)定律,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有其特殊的渗透規律。1930年苏联布寿列夫斯基首先注意到粘土中的渗透水在小于某一定值的水力此降下不发生渗透,并称这一此降为开始此降。以后有許多学者继续对此間题进行了研究,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利用不同性质的液体在細孔介貭中的渗透規律,来比拟水在粘土中的渗透,然后与一系列的試驗賽料进行此較,从而找出粘土的渗透規律。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浙江滨海地区,诸河流中下游地段,广泛分布着厚约60余米的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地层,这些地区河床复盖层系由面层的松散砂砾石和下卧的含泥砂砾石或泥砾层组成:(一)松散砂砾石层的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十米左右,主要由卵砾石组成,其上部含泥量一般小于3%,土的不均匀系数很大,分选不好,结构松散,透水性强,渗透系数一般为100~300米/昼夜,最大可达500—1000米/昼夜左右。其下部的含泥量较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