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于2011-10-2012-09研究了广西钦州港红树林水域鱼类的物种组成、群落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该水域鱼类共计55种,隶属于10目27科47属,虾虎鱼科物种最多.该水域鱼类优势种明显,其中青斑细棘虾虎鱼和中华乌塘鳢分别为鱼类群落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从1 ~12月的月份变化可分为上升一稳定波动一下降3个阶段.夏、秋季鱼类物种及个体较多,冬季与其他季节间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夏、秋季物种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较高.无度量多维排序结果显示鱼类群落分离明显,表明季节、月份间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与水温、盐度、pH、潮差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小依次降低.此外,研究还表明: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与潮差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pH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某造纸厂废水处理改造工程为例,提出采用"收浆系统+初沉+水解酸化+UASB+好氧+Fenton+混凝沉淀"组合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总设计规模25000 m~3/d。根据甲方要求,出水水质满足:COD≤40 mg/L、BOD5≤10 mg/L、SS≤30 mg/L、色度≤20倍、pH值6~9。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适宜于该行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基于高压可视化定容燃烧弹试验台,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激光粒度仪对柴油/PODE_(3-4)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燃料物性、喷射压力和喷孔直径对混合燃料宏观与微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大于纯柴油,并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高喷射压力下,相比纯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增幅较为明显,但平均喷雾锥角增长幅度较小;增大喷孔直径,混合燃料与纯柴油的喷雾锥角和喷雾贯穿距离都增大;喷射压力升高,混合燃料的索特平均直径(SMD)都下降,柴油下降幅度最小,D_v90降幅较为明显,说明在喷射压力影响下,大液滴更容易破碎成小液滴;随着喷孔直径增大,混合燃料的SMD、D_v10、D_v50和D_v90都呈上升趋势,说明较大的喷孔直径不利于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且高度分散,运营维护人员稀缺,能耗较高等特点,提出一种高效改良式化粪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以荥阳市高村乡史坊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研究了该组合工艺对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的COD、BOD_5、SS、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7%、85.33%、81.12%、75.33%、70.67%,无耗能,后期维护成本低,运行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14年1月分季度对漓江上游22个采样点采集鱼类数据,建立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本研究共采集鱼类9508尾,共计72种,隶属于4目15科51属,且漓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采用夏季鱼类数据来评价漓江上游河流的健康。将22个候选指标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筛选之后,最终确定漓江上游鱼类IBI指标体系:即鱼类总物种数(M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7)、中下层鱼类占总类数的比例(M11)、肉食性鱼类数量比例(M14)、耐受性鱼类占总类数的比例(M22)5个参数指标。采用1、3、5赋值法计算各采样点IBI值,并将河流健康等级划分为:健康(IBI>40)、一般(IBI=27~40)、较差(IBI=13~27)、极差(IBI<13)和无鱼5个等级。结果显示,在漓江上游22个采样点中,10个采样点为健康,8个采样点为一般,4个采样点为较差;小溶江、川江、六洞河大部分河段处于健康或一般,黄柏江为较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I值与溶解氧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茅尾海红树林湿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秋茄和老鼠鷚)的Cu、Zn、Cr、Ni、Pb、Cd、Hg、As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该红树林湿地植物不同组织(根、茎、叶)的分布特征、累积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湿地不同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桐花树Zn>Cr>As>Pb>Cu>Ni>Cd>Hg;秋茄Zn>Cr>Cu>As>Pb>Ni>Cd>Hg;老鼠鷚Zn>As>Cr>Cu>Pb>Ni>Cd>Hg。不同的植物组织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表现不同,但3种红树植物组织对Hg的累积能力均表现为叶>根>茎。红树植物对8种重金属的累积顺序为桐花>秋茄>老鼠鷚,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特性,采用强化澄清调节池+微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氧化塘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湿地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分析和讨论了稳定期的运行数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NH3-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4%、72.6%、45.8%;垂直流人工湿地中4种不同挺水植物(芦苇、西伯利亚鸢尾、香蒲、菖蒲)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对COD、NH3-N、TP去除贡献占比依次为20.18%、20.22%、9.75%。目前,该工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标准,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河南某皮革加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采用初沉+物化反应沉淀+ABR+A/O氧化沟组合处理工艺。由于废水水质和执行排放标准的变化(由间接排放变为直接排放),需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高磷废水增加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含硫、脱脂废水增加A/O工艺,强化脱氮;末端采用两级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连续1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即使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改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TP、NH3-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0%、94.4%、28.4%、23.3%,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改造投资为5 700万元,综合运行费用为9.4元/m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