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针对粗糙集确定性模型缺乏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特点,Z.Pawlak等提出了粗糙集的概率模型,但该模型没有包括如何处理生产数据集纷繁复杂数据的方法,因此提出了应用粗糙集于生产环境数据挖掘的一种系统方法,并应用UCI的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体现了它的性能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野菊花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溶酸析法和微波间歇加热提取法,成功地提取了野菊花中黄酮类物质。经HCl-锌粉反应和红外光谱鉴定,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对野菊花中的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测定,其质量分数为2.290mg/g。并讨论了时间对测定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在40min内稳定。此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菊花这一天然的宝贵资源以及野菊花与黄酮类物质药效功能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富硒脐橙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流体(SFE)萃取的方法从干的富硒脐橙皮中提取脐橙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CO2在高压下处于超临界状态而萃取分离各种有用物质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无毒、无污染、分离简单,因而广泛应用于油脂的提取、分离.使用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法的优点在于CO2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从而避免了溶剂蒸馏等后处理过程,可大大减少组分的损失.本实验通过正交实验(33):压强为110bar,120bar,150bar;温度为40℃,45℃,50℃;萃取时间为1h,1.5h,2h下进行实验,得到每种的萃取率.实验表明脐橙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50℃,压力150bar,时间1.5h,脐橙油萃取率可达3.89%.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得脐橙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α-蒎烯,月桂烯,还有少量的维生素E,β-水芹烯,苯,莰烯.  相似文献   
4.
瓜叶菊紫色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并得出从瓜叶菊提取天然紫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体积分数是30%的乙醇--水溶液做提取剂,温度为70℃,时间2 h,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7.并研究影响瓜叶菊天然紫色素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有机食品的概念 有机食品是一种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生物调节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生产出来的食品.是一种真正源于自然、富有营养,品质极高的环保型安全食品.它来自生态农业,是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回归自然的产物.它具有国际公认的权威性和质量保证,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南酸枣皮中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了酸枣皮中双氢黄酮类物质,经正交试验方法得出酸枣皮中提取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20,碱溶pH值为9,提取次数3次,酸析pH值为6.经HCl-镁粉、FeCl3和红外光谱鉴定,提取物为双氢黄酮类化合物.同时,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计算出酸枣皮中总双氢黄酮的含量为3.976mg/g.色素的存在对产物提取量会产生误差,经索氏抽提器用石油醚脱脂去色素,并讨论了时间、不同提取剂对测定方法的影响.对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下,从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分析方法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草蒿脑,茴香醛。本实验重点探讨这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知其适宜粒度范围为0.5~2mm,最适宜萃取时问,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分别为:2h,200bar,5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八角茴香油的质量,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下,从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分析方法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茴香醚,草蒿脑,茴香醛.本实验重点探讨这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可知其适宜粒度范围为0.5~2mm,最适宜萃取时间,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分别为:2h,200bar,50℃.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萃取GC-MS分析桂皮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桂树皮中提取桂皮油,并改变萃取的温度和压力以得到最合适的萃取条件,然后通过气-质谱联用仪分析所得桂皮油的组分并对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桂皮油。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20bar,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150min,桂皮油的得率为3.75%。另外利用气-质联用仪对桂皮油的组分和个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鉴定出41个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有:桂皮醛、桂皮酸、丁香酚、T-依兰油醇、T-毕澄茄醇等。  相似文献   
10.
紫荆花花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荆花学名CercisChinensis,别名满条红,苏芳花,豆科紫荆属。原产于中国,花期长达半年,花量茂盛,花色艳丽。[目的]研究从紫荆花中提取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理化稳定性质。[方法]以校园紫荆花为原料,采用浸提法,确定最佳提取剂,提取红花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研究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紫荆花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30%的柠檬酸-水溶液做提取剂,温度为70℃,时间2h;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g:30mL。对提取的紫荆花中的花红色素的溶解、光谱、光、热、pH值、氧化剂、还原剂、常见金属离子及常用食品添加剂等理化稳定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论]紫荆花中花红色素是一种较稳定的药食兼用色素源。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