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电力网络无功优化问题,增加考虑了电压稳定指标,采用改进的差分演化算法同时对网损和电压稳定指数进行优化.该算法基于一般差分演化算法,在进化的不同阶段对算法参数缩放因子F和杂交概率CR进行自适应调整与控制,增加种群多样性的同时,能够调整搜索方向快速找到最优化方案.应用IEEE 30节点和IEEE 57节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用算法相比遗传算法和一般差分演化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有功网损,还能让PQ负荷节点远离电压崩溃点,并具有计算速度快、鲁棒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承载了很多电网终端海量的业务数据。随着新能源电力广泛接入,配网连接可再生电源后,微网系统的调度、控制、管理等业务所必须的数据业务需要通过配网通信系统进行处理。如何动态地、智能地、自适应地调整数据流业务传输的分配量,使各节点有序地分工合作、协同运行,是智能化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新要求。论文提出一种并行化数据流处理手段,通过流密度来有效融合不同源的数据流,并利用通道复用技术分时隙传输不同等级的数据流,采用基于容器的调控手段和系列数据预处理技术,保障数据的可靠性。论文的研究成果对配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终端在数据接口及通讯方式上存下一定的差异性,这改变了传统配电系统的通信方式及功能结构,对智能配电终端的相互兼容性提出了挑战。以智能配电终端互操作性为主要目标,提出了验证智能终端互操作能力的一致性测试系统以及智能终端集成系统自动化功能的互操作性测试系统。重点设计了智能配电终端的测试环境、测试内容、测试操作流程及测试结果,并以配电网变压器终端为例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分析,最后给出了一致性测试质量评估手段及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受控哈密顿系统(PCH)模型,基于该模型以及受控哈密顿系统的特点,利用无源性理论设计了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外层电流跟踪策略,并且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稳定性。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对含间谐波信号的复杂电流跟踪问题,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说明该控制策略确实能实现间谐波电流的跟踪。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输电通道风火打捆配置方案及其概率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特高压输电通道优化运行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输电容量和风火打捆配置方案对电网经济稳定运行尤其重要,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受端电网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静态安全指标、暂态稳定指标、电压稳定指标、经济运行指标和电力电量需求指标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得到满足各约束条件的非劣解集,作为风火打捆输电的备选方案;然后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得到最优方案;最后基于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的不同取值及备选方案数量变化对排序结果的影响,以衡量决策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此外还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的赋权方法和决策方法时,方案排序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最优方案的鲁棒性。通过某地区电网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更准确地分析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系统,建立了考虑时滞、参数摄动以及死区干扰等的APF时滞不确定性模型,并设计了系统的时滞H∞鲁棒控制器。然而在该控制策略下,要保证系统鲁棒稳定性,就会严重降低干扰抑制能力,使APF系统的补偿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嵌入预测控制的方法将APF的时滞不确定性模型转换为不含时滞的不确定性模型,采用H∞控制方法对标称系统设计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利用参数摄动造成的状态变量扰动是周期性的特性,采用PI控制与重复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策略消除参数摄动带来的影响。最后采用Matlab仿真及物理实验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8.
汪文达  张伟 《电气传动》2021,51(12):47-51
为解决非健全信息下的配电网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电网主动故障研判方法.首先建立了主动故障研判的模型,以终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及停电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为例描述了3种不同研判方法的故障定位区间.其次确立了主动故障研判结果融合的3个原则.再次基于该原则和融合信息熵,对终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与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进行第1次融合.然后对停电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与第1次融合后的集合进行第2次融合,最终确定基于非健全信息的故障研判融合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单数据源下非健全信息对研判结果造成的误差过大问题,有效缩小故障研判定位区间,提升故障抢修的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