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通过对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活塞环耐磨性能的阐述,介绍了该材质的综合性能、物理化学及金相组织概况,与国内外相类似的材料进行了对比,说明了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质活塞环材质。  相似文献   
3.
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活塞环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香孟  王家祥  王义波  郑康 《柴油机》2005,27(4):40-42,45
介绍了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活塞环磨损机理、铸造工艺、综合性能、物化性质、金相组织概况及该产品装机工况和台架快磨试验结果,阐述了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优质活塞环材质。  相似文献   
4.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火力发电厂双曲线型冷却塔进行结构分析,主要探讨了在自重、温度和风荷载作用下,双曲线型冷却塔塔筒的位移、应力和内力分布规律.简单介绍了荷载的施加方法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自重、温度和风荷载3种工况塔筒的受力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荷载工况塔筒的喉部位移最大;自重工况塔筒的薄膜力大,且同一位置的子午向薄膜力大于环向薄膜力;温度工况塔筒的弯矩大,且在塔筒的中段弯矩恒定;风荷载工况塔筒同一位置的子午向薄膜力大于环向薄膜力,环向弯矩大于子午向弯矩.分析结果可为双曲线型冷却塔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变电站改扩建工程配置文件现场传动测试停电范围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改扩建配置文件变更定位及校验技术。根据改扩建工程IED的虚连接情况以及通信参数的变化划分工程子块,提取SCD文件中各工程子块相关配置信息并进行循环冗余计算,得到各工程子块IED校验码。通过改扩建前后SCD文件中各工程子块IED校验码比对精确定位改扩建工程配置变更,识别测试范围。利用虚拟仿真设备对需要测试的虚回路进行模拟传动测试,验证改扩建配置文件虚回路的正确性,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所提智能变电站改扩建配置变更定位及校验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隋常志  王义波 《天津冶金》2007,(Z1):119-121
介绍了3 200 m3高炉冷却壁炉喉钢砖的安装工程,采用了多样性冷却壁的设计,高炉炉皮工厂化开孔,吊塔送料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施工质量达到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变电站二次测试智能化水平,提高测试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语音识别的电力二次测试系统。采用一种针对电力专用词库的二次语音识别引擎,设计了基于离线识别模式的嵌入式测试系统。在实验室与现场,利用该系统分别实测了智能终端、保护装置、合并单元等设备。实测结果表明,电力专用词汇语音识别引擎提高了整体识别率和稳定性,且该测试系统的语音操控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增强了电力二次测试仪的操控性、灵活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概率神经网络(PNN)在二次设备故障定位中训练规模较大、容易受到平滑因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蝙蝠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BA-PNN)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在PNN的求和层中采用拉普拉斯分布代替高斯分布,并用BA算法来获得最优平滑因子,进而提出一种改进蝙蝠算法优化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其次,基于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特征分析,选择故障特征量并对其映射,建立了基于BAPNN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定位模型;最后,以某智能变电站故障定位为例,对BA-PNN神经网络进行样本训练,实现对故障元件的精确定位。仿真表明,该方法缩小了神经网络的训练规模,提升了神经网络的计算性能,增强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活塞环的耐磨损机理,铸造工艺、综合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概况及这种活塞环装机试验和台架快磨试验结果。说明多元素钒钛球墨铸铁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优质活塞环材料。  相似文献   
10.
王义波  隋常志 《天津冶金》2007,(Z1):121-123
论述了天钢3 200 m3高炉风口设备安装的施工情况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今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