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现场浸水试验是研究深厚黄土场地自重湿陷特征、评价其湿陷性的重要手段。基于原状黄土的室内试验,在兰州新区深厚黄土场地开展现场浸水试验,测试分析浸水过程中的土层含水率及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原状黄土的含水率和干密度沿深度逐渐增大,孔隙比、自重湿陷系数大幅降低;随着水分入渗深度增加,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上翘时间依次增大,湿润锋面到达测点的时间越来越滞后;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快速-减缓-稳定的过程,沉降速率可达5.88 cm/d,浸水50 d时完成总沉降量的60%;该场地0~16.5 m强湿陷土层的湿陷量占湿陷总量80%以上;试坑周围有大量环向裂缝发育,裂缝最宽为34 cm,错台高度可达50 cm;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该场地的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和地基处理深度可取24.0 m。研究结果可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争光金矿床产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中,赋存于NWW、NNW向断裂构造带内,矿体呈脉状,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中性火山岩地层为金矿之矿源层,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3.
程富强 《轧钢》2015,32(3):91-93
针对冷轧机工作辊轴承密封失效的问题,分析了密封失效的危害,对工作辊密封件的要求,以及原夹布密封的缺点,提出了采用HDS7无弹簧金属骨架密封 +HDS2金属骨架密封+VR4密封件+LDSLV耐磨衬套(轴有磨损时用)的新方案,并对比了新方案与夹布密封的技术指标。采用新的密封方案,密封效果好,密封件寿命更长,更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XML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电子病历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与数据库的连接和图片的输出等介绍了XML电子病历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程富强 《地质装备》2022,23(1):31-37
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土的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等指标,各因素对湿陷性的影响较为复杂.本文根据新建中兰铁路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大厚度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得出了黄土自重湿陷系数与初始含水率、孔隙比、干密度、饱和度和液性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相关性较弱,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陇西地...  相似文献   
6.
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地质、水文、气候、周边环境等不利影响因素,造成土方坍塌,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文章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碲化铋温差发电模块构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温差发电技术进行发动机废热回收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为此,以热源温度250℃、热沉温度30℃为工况,考虑半导体热电材料(碲化铋)物理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数值研究了热电元件长度和截面积、导热基底厚度这3个结构参数对温差发电模块发电性能的影响。针对1维模型精度低和灵活性差的特点,建立了3维热电耦合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峰值输出功率而言,热电元件长度存在最优值,在该研究条件下,最优值在0.075~0.125 mm范围内,与理论分析结果近似,能量转化效率则随热电元件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输出功率随热电元件截面积的增大而减小,面积比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则缓慢下降;导热基底越厚,输出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均越减小。并且建立了简易实验测试装置,通过测试商用热电器件验证了物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能为温差发电模块构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温差发电器可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尾气废热的回收。为优化温差发电模块构型和优选热电材料以获得高输出功率,发展完善的热电耦合物理模型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工作在特定热源和热沉温度下的温差发电模块,建立了包含基本热电效应的温差发电器工作过程一维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中考虑了热电元件与热源和热沉之间的热阻的影响,并从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包含汤姆逊热的输出功率表达式。通过建立的测量系统测试了碲化铋基(BiTe-based)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利用热像仪检测了热电元件温度分布,并将输出功率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和ANSYS三维仿真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验证了物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激光推力器中,单一构形如旋转抛物形、锥形的喷管设计未对高压流场实现有效约束,推进性能较低。通过建立的计算模型,针对吸气模式下,抛物形与圆柱形喷管组合的激光推力器模型进行了数值研究,围绕圆柱喷管长度与脉宽对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流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冲量耦合系数随圆柱喷管的增长而增加并趋于恒定,直径20mm、圆柱喷管长80mm的推力器模型在单脉冲激光能量密度1.5J/cm^2的条件下获得的冲量耦合系数高达627.7N/MW;脉宽对冲量耦合系数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以生石灰为掺料的浆液与土遗址兼容性良好,并且发现在此浆液中添加微型石灰桩能够更好消除浆-土界面的干缩分异的现象。为探究桩-浆协同作用下裂隙的加固效果与机制,通过开展单独注浆工艺和宽径比(裂隙宽度与石灰桩直径的比值)为1.5、2.0、2.5和3.0桩-浆协同工艺下室内遗址土裂隙注浆实验。浆液养护63天后,首先对裂隙两侧等距土体的宏观性质指标(贯入阻力、密度、液塑限和颗粒组成)进行测试;而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SSA)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基于孔隙率变化建立的强化变量对裂隙注浆后加固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桩-浆协同作用下宽径比小于2.5时对裂隙的加固效果均优于单独注浆条件,宽径比为2.0时效果最佳;宽径比大于3.0时加固效果弱于单独注浆条件。而结果所反映的本质是分属于石灰桩和浆液的膨胀和离子迁移对裂隙两侧土体的挤密和团聚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当宽径比超过2.0时出现浆液对石灰桩的挤密和团聚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