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钛基PbO2的电极性能及用于酸性嫩黄2G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XRD等手段分析了Ti/Sb2O5+SnO2/α-PbO2/β-PbO2电极的结构和性能.同时将其用于酸性嫩黄2G废水的处理,对影响COD去除率的各种要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为:电流强度0.6A、电解时间6h、极板间距32mm、初始pH值6.0.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并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SEM,XRD等手段分析了Ti/Sb2O5+SnO2/α-PbO2/β-PbO2电极的结构和性能.同时将其用于酸性嫩黄2G废水的处理,对影响COD去除率的各种要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为:电流强度0.6A、电解时间6h、极板间距32mm、初始pH值6.0.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并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复合絮凝剂处理酿造废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废渣高炉瓦斯灰和炼铝灰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研究了其对酿造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AFC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酿造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处理能力,去除COD及脱色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形成污泥沉降性能好,综合性能优于队C及FeCl3.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硫酸和硝酸锰溶液制备了改性活性炭H-AC和Mn-H-AC,并探讨了不同活性炭吸附剂对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相比,H-AC和Mn-H-AC对Cr(Ⅵ)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中Mn-H-AC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废水初始pH值吸附反应温度 Mn-H-AC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三种不同阳离子侧链长度的离子液体[C_nMIM]PF_6(其中n=4、6、8),以它们为萃取剂,以双硫腙为螯合剂,构建了离子液体[C_nMIM]PF_6-双硫腙萃取体系。研究了该萃取体系对含铅废水中Pb~(2+)的萃取性能。研究发现,阳离子侧链增加有利于提高Pb~(2+)的萃取效果。另外,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pH值、含铅废水与离子液体的体积比对Pb~(2+)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_8MIM]PF_6-双硫腙萃取体系对含铅废水中Pb~(2+)的萃取率可达93.5%,并且Pb~(2+)萃取率受pH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NaOH溶液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研究了粉煤灰和改性粉煤灰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及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粉煤灰和改性粉煤灰吸附Cu~(2+)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当反应时间为90min、吸附剂投加量为3g、溶液pH值为9时,改性粉煤灰对Cu~(2+)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粉煤灰和改性粉煤灰对Cu~(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即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相似文献   
7.
悬臂式危岩体的稳定程度受后缘裂隙深度控制,危岩后缘裂隙深度的判定是静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将悬臂式危岩体概化为悬臂梁模型,基于修正的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岩梁动力学方程,结合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对岩梁的边界约束条件及阻尼条件做深入分析,得到不同裂隙深度条件下危岩体固有频率的解析算法。通过室内试验对算法合理性进行验证,得出结论:(1)危岩体固有频率与其后缘裂隙深度呈非线性负相关,二者呈一一对应关系,可根据固有频率值对裂隙深度进行反算;(2)理论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充分说明所提出的算法的合理性,该算法可实现危岩体不同裂缝深度的固有频率定量计算,为实现边坡崩塌监测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