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砂岩底水油藏在中国储量丰富,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而夹层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明显效果.由于夹层成因的复杂性,目前夹层研究尚没有统一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从夹层分布面积、夹层厚度、夹层渗透率、夹层泥质含量等参数,将夹层归纳为无夹层、渗滤型夹层、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和大范围不渗透夹层4种模式.无夹层模式底水锥进速度快,大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底水完全被抑制,这两种夹层模式下的油气开发效果较差;渗滤型夹层底水被转化为次生边水和次生底水,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水转化为次生边水,这两种夹层模式开发效果较好.无夹层模式远离井筒周围分布大量剩余油,可以通过完善井网来提高动用程度;渗滤型夹层开发效果好,剩余油分布很少;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部形成"屋檐油",顶部形成"屋顶油",这种剩余油可作为后期挖潜的一个方向;大范围不渗透夹层上下邻层均可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枝晶间距对镍基单晶合金组织与蠕变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抽拉速率制备出两种不同枝晶间距的单晶镍基合金.通过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枝晶间距对合金成分偏析及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枝晶间距的减小,元素成分偏析程度降低,且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枝晶间距较小的合金具有较好的蠕变性能.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攀移越过筏状γ′相,而蠕变后期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和切入筏状γ′相.蠕变断裂后,在试样不同区域筏状γ′相具有不同的形貌,在远离断口区域,筏状γ′相与应力轴方向垂直,而在近断口区域,筏状γ′相尺寸及扭曲程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和中下部组合处于盆地的不同发育阶段,天然气封盖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登二段、泉一、二段泥岩盖层不仅厚度和空间分布较青山口组、嫩一、二段小,而且与源岩的配置关系也较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差。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盖层除了毛细管封闭能力外,还具有压封闭和抑制封闭天然气能力,而泉一、二段仅具毛细管封闭能力,登二段除了具毛细管封闭能力外,还具有替代封闭能力,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盖层与青山口组源岩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也优于登二段、泉一、二段泥岩盖层与沙河子组-营城组源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以上这些是造成该区中下部天然气富集程度和分布明显好于深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固溶温度对单晶镍基合金成分偏析和蠕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合金枝晶干/间区域进行成分分析、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固溶温度对一种无Re单晶镍基合金成分偏析和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合金中枝晶干/间区域具有不同的偏析程度,随固溶温度提高,元素偏析程度降低,可明显提高合金的蠕变抗力和延长蠕变寿命。800℃蠕变期间,合金中γ′相仅形成串状结构,未形成完全筏状组织。合金在中温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和剪切γ′相,其中,在基体中发生大量位错的单取向、双取向滑移,可产生形变硬化作用,阻碍位错运动,加之γ′/γ两相共格界面的应力场作用,可抑制位错剪切进入γ′相,是使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保持较低应变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藏液测应力敏感特征及微观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藏岩心(K<0.1 m D)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油和氮气作为实验流体,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分析了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的微观作用机理。从实验结果发现,致密油藏孔喉越细微,铁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作用越强烈,对孔喉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因此液测应力敏感渗透率损失程度随着岩心渗透率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但是恢复程度一直减小,最终出现完全不恢复的现象。同时,由于边界层的作用导致液体的临界孔喉半径远大于气体,而临界孔喉的影响导致液测应力敏感的渗透率损失程度和恢复程度与气测的差异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本文实验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产能预测及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现象,这种特有的现象使该类油藏与常规油藏的生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常规方法不再适合计算其产能。基于扰动椭圆概念和等价发展矩形的思想,考虑原油脱气对油相流动能力的影响,引入油相、液相相对流动能力的概念,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低渗透油藏压裂直井产能公式和流入动态方程,利用作图法绘制了求解最小流压界限的流入动态曲线图版,并应用于实际油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吻合度,从而证明了所提出的求解最小流压界限方法可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能为现场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研究岩石扩散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影响岩石扩散系数因素的基础上,本语文从和实测数据中确定出岩石扩散系数与其孔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孔隙率与声波时差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岩石扩散系数与声波时差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扩散系数,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同放散系数值,而且可以把岩石扩散系数的研究扩展一同上。对于准确评价泥岩阻扩散相天然气能力和估算天然气扩散都  相似文献   
8.
薛永超  程林松 《测井技术》2006,30(3):228-229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田开发实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矛盾,研究提出了利用压力恢复试井渗透率资料对测井渗透率的约束校正方法,建立了测井渗透率动态校正模型.对吉林新立油田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进行测井渗透率校正应用研究表明,应用测井渗透率校正结果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油田某油藏的岩心、地质、测井、动态、监测等资料,以小层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微观特征研究为基础,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而通过流动单元约束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流动单元和夹层的分布是某油田某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岩心描述为基础,综合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H25油藏岩石学特征、岩石相特征、生物遗迹化石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发育6种岩石相,海生迹遗迹化石丰富、分布广泛,成岩作用较弱,对物性影响不大。综合确定研究区属滨岸相临滨亚相沉积,进一步分为上临滨、中临滨、下临滨,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沉积微相进行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与油藏开发关系表明:上临滨产能高于中临滨,中临滨产能高于下临滨产能,下临滨和中临滨及不同沉积微相过渡区是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