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高活度渗铝工艺在IC-6(Ni3Al-Mo基)合金表面获得内扩散型渗铝涂层,在氮气环境下对渗铝涂层进行扩散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研究了涂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测定表明,涂层中的钼以Mo3Al沉淀相的形式存在.等温氧化及循环氧化实验表明,渗铝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优于IC-6合金;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阻止了钼的氧化物的形成,避免了IC-6合金在循环氧化中出现的NiMoO4相的多晶型转变,显著改变了合金的抗循环氧化能力;涂层经1000℃、300h等温氧化及1000℃、100h循环氧化后,未出现β-NiAl相的分解,可认为涂层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晶粒尺寸对含Zr的Ni_3Al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长江  李铁藩  周龙江 《金属学报》1995,31(15):109-115
研究了Ni-11,82Al-1.03Zr-0.1B(wt-%)合金晶粒尺寸为30和180μm两种组织结构试样,在900和1100℃静态空气中的等温氧化行为.发现,当氧化温度为900℃时,氧化速率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减小,而在1100℃,二者氧化速率几乎没有区别.利用EPMA,XRD分析了氧化产物,证明两种试样的氧化膜相成分与结构,均由NiO外层和Al_2O_3,NiAl_2O_4内层组成.但氧化膜/合金界面形貌显著不同.900℃氧化膜与合金界面呈平滑的波浪型,而1100℃界面出现树根状突出氧化物伸入到合金表层内部.对上述实验结果作了理论分析,认为前一结果为合金晶界快速短路扩散传质所致、而后一现象与合金晶粒尺寸关系较小,起决定作用的为活性元素Zr的“反应元素效应(REE)”.  相似文献   
3.
万能测长仪上测量螺距为1mm的螺纹环规,规定用0.8 mm的测头,这对于止端牙顶截去H/8高度的旧螺纹标准是可行的。但对于止端截顶H/4高度的螺纹新标准(GB——196—63)是不能适用的。否则,往往将新入厂的止端螺纹环现在测长仪上测为“中经超差(大)不合格”(通端螺纹环规为完整牙型,无此现象)。经查找原因发现:  相似文献   
4.
定向凝固Ni_3Al-Mo基合金高温氧化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长江  李铁藩 《金属学报》1994,30(1):A044-A048
利用热天平连续称重,研究了Ni3Al-Mo基合金(IC-6)在1273,1373K的空气中恒温300h的氧化行为.用EPMA及XRD分析了氧化层的结构和成分,;IC-6合金的氧化层中包括NiAl2O4,NiMoO4,MoO2相.氧向内扩散及MoO2氧化形成挥发性MoO3同时影响着IC-6合金的氧化进程,氧化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理论方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MoO3在1273、1373K的挥发速率常数分别为3.27×10-5和2.55×10-4mg/cm2·s.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含Mo的Ni3Al-F3基合金在900-1100℃空气中等温氧化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PMA、XRD分析了氧化膜的形态和结构。研究表明,含Mo的Ni3Al-F3基合金由γ和β相组成,对应于γ相的氧化膜由多相组成,合金元素Fe和Mo使得γ相的氧化速率增大,氧化膜的粘附性和内聚力下降,其氧化反应激活能为42.7KJ/mol,Fe穿过Al2O3氧化层的扩散为氧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β相  相似文献   
6.
7.
8.
叶长江  袁永  黎碧莲 《真空》2005,42(1):22-24
采用电弧离子镀法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透明的TiO2薄膜,AFM、XRD分析TiO2薄膜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经过500℃退火后TiO2薄膜主要为锐钛矿结构.对纳米TiO2薄膜进行了亲水性研究和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研究,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2薄膜表现出强光催化活性和超亲水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是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铬这一实验进行了教学改进,从课程导入、构造讲解、知识拓展等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拆解关键组件,拓展数据处理知识,增加实验课的深入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的兴趣,亦对其他类似实验课在实验教学改进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实施教学后,学生反馈对实验仪器掌握更深刻,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