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0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增加了弱阻尼振荡模式被激发的风险。首先,考虑同步发电机和光伏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详细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光伏对低频振荡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广域阻尼控制架构,实现光伏-同步机协调阻尼控制;然后,以特征值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广域阻尼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整定;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中搭建了含光伏电站的四机两区域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广域阻尼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有功-相角下垂控制避免了将频率作为下垂量所引起的频率偏差问题,但同时导致了系统有功功率在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之间难以精确分配。基于有功相角下垂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型同步相量测量的有功补偿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量测的公共母线上电压相角信息,调节各个DG的相角参考值趋于一致,最终可以使所有DG的有功出力根据其下垂系数精确分配。为提升配电网孤岛系统的动态性能,对系统进行了小信号动态建模以对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分析。此外,基于小信号模型,建立了补偿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可求解出使系统动态性能最优的控制参数。最后通过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C&DW) reduction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C&DW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8, the Theil index is used to calculatethe intra-regional disparities,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overall Theil index of C&DW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convergence analysis of C&DW emiss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DW emissions areregionally significant, show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DW emissions in the east is higher than the west ". Moreover,the C&DW emissions in China are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of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n regional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aresmall, with conditional β convergence across reg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aim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C&DW emission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regional differentiated C&DW reduction manage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某改扩建高中食堂三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二层楼盖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检测,并依据《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 50868-2013)的竖向振动计权加速度级限值要求,对该层楼盖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然后,以楼盖结构动力特性的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在MIDAS/Gen上建立了反映结构实际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最后,依据二层楼盖人群荷载流动情况,设置了考虑荷载模型、步频、人群数、行走路径等因素的21种荷载工况,以楼盖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并根据ISO2631-2(1989)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等相关规定,详细分析了各工况下楼盖振动干扰程度和影响范围.分析结果表明,与沿楼盖短轴方向相比,沿长轴方向行走引起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更大,而人员跑动激励比行走激励更容易引发楼益振动舒适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是低碳建筑碳排放管理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建筑材料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功能需求,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以BIM为技术核心,以B/S为网络,架构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完成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信息交流、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氧氮分析、化学成分检测、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不同工序下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30W1700中的典型夹杂物进行研究,结合钢液元素含量和夹杂物数量的变化分析30W1700钢中夹杂物形成机理以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0W1700钢冶炼过程中典型夹杂物为CaO、Al_2O_3、SiO_2、MgO、AlN;夹杂物尺寸在≤3μm占总量的80%以上,RH精炼有效去除了钢液中的大部分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微电网实践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电网由于能够有效利用分布式电源,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后,结合目前微电网的研究建设现状,对微电网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总结、思考以及展望。从稳定控制、保护、规划发展等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微电网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微电网发展尚存的技术难点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混凝土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使其日益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本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做了基础试验研究,探讨了再生混凝土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快速冻融试验发现,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模量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其质量和相对动弹模量下降幅度小于普通混凝土,而强度下降幅度大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内外混凝土抗冻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借助损伤力学的原理,研究了混凝土冻融损伤失效过程的规律。在对不同强度和同条件养护和掺合料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失效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损伤加速度概念和损伤抛物线模型,对混凝土进行了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强度、养护条件和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较大。混凝土的抛物线损伤模型简化了混凝土冻融损伤过程,建立了统一的冻融损伤演化的数学模型,能较精确地预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双掺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以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粉煤灰和减水剂双掺混凝土,不仅能大量利用粉煤灰,节约水泥,而且能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本文以C30为例,分析了粉煤灰双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指数,论证了粉煤灰双掺混凝土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