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烃提高凝析气井产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析气井在低于露点压力生产时,由于凝析油析出并在井筒附近发生聚集,导致气井产能下降,通过向井内注入烃类溶剂,利用反蒸发及混相机理,可以恢复气井产能,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以实际凝析气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入介质、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等因素对提高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丁烷加戊烷可以完全解除近井地带凝析液堵塞,改善凝析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凝析气藏油气渗流机理与常规凝析气藏不同,在循环注气开发过程中将表现出不同的开采特征,因而如何准确地描述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中 “裂缝—岩块”质量交换机理和岩块中的驱替效率,对于高效开发裂缝性凝析气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利用多相多组分渗流理论,首次建立了考虑裂缝油气毛管力影响的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特征。结果表明,在利用气体驱替凝析油的过程中,毛管力表现出阻力作用;裂缝性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时,凝析油采收率随注采比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这与常规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凝析油采收率变化趋势相异;采用较低的注采比更有利于提高裂缝性凝析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深层高压气藏测试水合物生成趋势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控制水合物生成方法的原理,针对深层高压天然气藏测试的特点,研制了水合物生成趋势实时监测与控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对测试参数的实时测量与分析,计算水合物生成的可能性及确定水合物生成趋势和位置,并予以适时控制,在南海DF1-11井与新疆盆参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凝析气井流入动态预测存在较大偏差的难题,在描述储层生产状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无因次产能系数,其实质是描述了内区渗流动态对整个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对无因次内外区渗透率、无因次边界半径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储层渗流能力主要受近井区控制。实例分析证明,内区的低渗透率会急剧降低无阻流量。因此,在生产中不可忽视内外区渗透率变化对流入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油藏工程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层压力差异和分支合理生产压差差异对分支井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2个分支处地层的供液能力相同,分支的产能指数也相同,只是地层压力不同,分支位置的选取对分支井的产能影响不大,但是要控制分支井的井底流压不要大于任何一个分支处的地层压力,否则会发生"倒灌"现象,使分支井产量急剧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支压力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倒灌"现象;储层渗透率越高,越容易发生"倒灌"现象.此外,2个分支应尽量选取生产压差接近的油层,这样2个分支均能发挥产能潜力.  相似文献   
6.
海上油田注聚合物时机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田开发受到平台寿命的限制,为了在有限的平台寿命期内尽可能多的采出原油,对合理注聚合物时机的研究非常必要。利用平面物理模型实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注聚合物时机的聚合物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生产时间足够长的油田,不同时机注聚合物,其最终采收率以及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采收率增幅的差别不大,而对于生产时间有限的油田,应适当提早注聚合物。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合物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增幅、吨聚合物增油及收益。基于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论及认识,在A油田A井组开展了早期注聚合物现场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渤海某油田为对象,通过数值实验,分析研究了包括地层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聚合物黏度、聚合物注入速度、聚合物注入时机5种因素对单井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的影响,并得到单因素条件下各影响因素与聚合物注入能力的函数关系。通过不同因素影响因子的计算,得到各因素对聚合物注入能力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单井聚合物注入能力的快速计算公式。通过室内实验及动态分析对该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低品质、难动用储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已达20%,如何动用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对海上石油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针对海上低渗油田W-6开展了注CO2气体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二氧化碳驱筛选标准对比,认为W-6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基本符合二氧化碳驱筛选标准.在此基础上对W-6油田的流体相态进行模拟研究,为数值模拟组分模型提供了流体状态方程,之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注气井位、转注气时机、注气方式及混相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的优化注气方案表明,W-6油田注CO2后虽然不能达到混相,但仍能提高采收率6.1%.  相似文献   
9.
复杂岩性多底水断块油藏合理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复杂岩性和多套油水系统、断块油藏的合理开发问题。以实际油藏为例,通过各油井开发差异对比分析、不同油水系统动用差异分析,找出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研究认为,对于复杂岩性多底水小断块油气藏,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采用适当的采油速度,依靠底水天然能量,采取一套井网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同时,老井侧钻既能挖掘井间及高部位剩余油,完善井网,又能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是复杂底水小断块油藏经济高效开发的措施方法。该研究对于多油水系统、多岩性油藏合理开发方案制订及提高其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扣13断块生物灰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扣13断块是典型的裂缝性生物灰岩,地下构造破碎,有些区块注采井网难以完善,储量动用差,油井投入开发后很快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差,采出程度为9.18%。通过对整个油田开发动态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裂缝性生物灰岩断块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因素,认清了断块的油水流动关系,以及注水驱替情况和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精细的历史拟合,提出了提高采收率对策。生物灰岩油藏可以采取周期注水、改变液流方向等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程度,同时充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进行调整挖潜,改变开发方式,增加注水井,完善注采井网,能大大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