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不同水/土比下吐温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不同比例混合的临界胶束浓度;用 响应面曲面法设计实验,确定吐温80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和水/土比3个因素作用于固定化微生 物降解菲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相同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水/土比下的临界胶束浓度不同,水/土比越小 ,临界胶束浓度越大;相同水/土比时不同混合比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不相同;响应面模 型得到固定化微生物降解不同水/土比中多环芳烃菲的最优实验条件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摩尔浓度 0014 mol/L,吐温80质量浓度0050 g/L,水/土比10/1(mL/g),此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菲的效 率达到55%,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976/1,可用于指导混合表面活性剂强化固定化微生 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以0~#柴油为对照,研究了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及与硅橡胶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文冠果生物柴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常温静态浸泡28 d过程中,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密度和运动黏度仍满足国标要求,且硅橡胶对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影响小于对0~#柴油的;硅橡胶在文冠果生物柴油中厚度最大变化率、质量最大变化率、拉伸强度最大变化率和扯断伸长率最大变化率分别达到11.99%、14.52%、-12.23%和7.69%,其值均小于0~#柴油中的变化率。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对硅橡胶的溶胀作用主要发生在浸泡初期。  相似文献   
3.
雷姣  邬皓  尚琼  蒋炜  鲁厚芳  梁斌 《化工进展》2011,30(3):503-508
研究了水分和储存材质对棉籽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油生物柴油与O#柴油混配物B5水分含量和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种B5生物柴油混配物在常温避光密封存放70天后,水分含量和酸值均满足国家标准;对比添加水分(≤1.0%)样品的酸值和水分含量发现,样品性质无显著变化.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混配物B5可采用玻璃、...  相似文献   
4.
选择小麦秸秆协同Alcaligenes spJ 1和 Arthrobacter spJ 2混合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秸秆与微生物协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设计腐解实验,考察秸秆腐解对微生物吸附的影响;设置秸秆固定化微生物(IMM)、秸秆 游离菌(STM)2组修复实验,以游离菌(CP)为对照,考察秸秆、微生物的2种协同修复方式IMM、STM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不同和秸秆腐解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腐解程度的加剧,秸秆对微生物的吸附性能变差,可能与腐解过程秸秆的结构变松散有关;IMM组石油烃降解率较高,秸秆腐解较快,比STM组石油烃降解率高10%,腐殖酸质量分数多30 g/kg;石油烃降解率与腐殖酸含量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相关系数为0906;IMM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页岩气水平井目前多采用泵送桥塞和射孔联作工艺,该工艺能同时控制多条裂缝的起裂和延伸,但压裂成缝方位难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出。高分辨率分布式光纤声波感应(DAS)和温度感应(DTS)利用光纤中传输光的背向拉曼散射效应,可对光纤本身所处的声波场、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实时分布式的测量,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对测量点精确定位,可实现水平井多级多簇压裂施工期间裂缝起裂、扩展及延伸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井连续油管辅助压裂试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中已普遍使用连续油管,但使用中连续油管挤毁、变形、自锁、钻磨效率低和井下工具遇卡、落井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技术与理论进行了调研分析,选取了高性能小尺寸的井下工具复合式连接器、防脱式螺杆钻具、五翼凹底磨鞋、水力振荡器和打捞加速器等,并通过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形成了适合国内页岩气开发的连续油管铺助压裂试气集成技术,包括长水平段连续油管下桥塞技术、长水平段连续油管钻复合桥塞技术、长水平段连续油管射孔技术和长水平段连续油管打捞冲砂技术等。现场应用表明,应用上述集成技术后,单只桥塞的纯钻塞时间由70 min缩短至40 min,单井钻塞周期由9 d缩短至5 d,桥塞钻除率由97%升至100%;射孔时未发生油管挤毁现象;打捞一次成功率及连续油管坐封桥塞一次成功率均达到100%。研究表明,该集成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气井压裂试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连续油管钻复合桥塞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平压裂完井是生产页岩气的主要方法,大部分井都是用下桥塞和射孔的方法来完成压裂作
业,当压裂作业后,用连续油管带马达去钻磨桥塞。国内页岩气开采单井下复合桥塞和钻桥塞数量在20个左右,
对于施工作业方而言,提高钻塞作业效率是关键。通过对作业前准备和规划、钻磨设计、马达选择、液体的选择、钻
压、短起次数和速度、钻磨期间是否让井生产、地面返排设备、施工紧急情况及数据分析等情况的详细分析,结合国
内页岩气井的实际开发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最终得到了一套适合国内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钻磨桥塞的推荐做法。  相似文献   
8.
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物相组成及产品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棕榈油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测定了制备过程中各物相的组成以及产品生物柴油的性质。酯交换反应完成后,甲醇在甲酯相和甘油相的分配比例分别是48.4%和51.6%;催化剂NaOH基本上都分布在甘油相中;12.4%的皂分布在甲酯相,87.6%的皂分布在甘油相;0.7%的甲酯溶解在甘油相,1.9%的甘油溶解在甲酯相。棕榈油的转化率为99.0%,生物柴油的收率为97.4%。制得的生物柴油的密度、黏度、游离甘油含量、酸值、碘值、闪点等性质符合我国标准及美国标准。棕榈油生物柴油的冷滤点为13℃,与0。柴油掺混的混合物B10、B20、B30、B40的冷滤点均为1℃,基本可达到0。柴油的标准;从1350到B100,冷滤点递增。  相似文献   
9.
连续油管压裂是一种新的安全、经济、高效的油田服务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油气田应用。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特别适合于具有多个薄油、气层的井进行逐层压裂作业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但在国内应用较少。通过对国外相对应的技术调研与理论研究,同时进行压裂设备优化、连续油管机组的配置、连续油管选型、井下封隔器的选择、压裂参数优化、油管管理等多方面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国内的基于跨隔封隔器的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作业时间、降低对油气层的伤害,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先灰化,再用硝酸-高氯酸(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黄芪、党参和当归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黄芪和党参中的金属元素K,Mg,Ca,Cu,Zn,Mn,Fe,Co,Cd和Pb含量,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黄芪和党参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但其含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金属限量的要求。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