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6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型多单体接枝物增容PP/PVC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制了多单体接枝物PP g (St co MMA) ,并利用其增容PP/PVC共混体系。讨论了共混物组成、相容剂用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加入PP g (St co 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后 ,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 ,粘流活化能增加 ,非牛顿性有增大的趋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SEM照片证明了多单体接枝物对PP/PVC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含引发机制的Af-Ag型缩聚反应体系,根据该反应体系的数量分布函数,导出凝胶点附近分布函数和高分子矩的渐进表示式,进一步应用标度变换,得到了描述溶胶-凝胶相变的广义标度律,揭示出含引发机制的Af-Ag型缩聚反应体系的固化过程是一个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且在100gPVC中加入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随着超支化聚(酰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文中还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超支化聚合物在炭黑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羟甲基化炭黑为中心核,利用其活性羟基与AB3型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在炭黑的表面原位接枝超支化聚合物。实验表明,炭黑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后,粒子间聚集作用减弱,在乙醇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且对PVC有很好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Ti(SO_4)_2溶液的水解得到TiO_2粒子,以4.5代的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G4.5PAMAM)为模板,借助PAMAM分子内部空腔的络合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固定TiO_2纳米粒子,合成出尺寸大小均一的TiO_2纳米粒子。研究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络合产率、结构以及形貌等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粒径均一的TiO_2纳米粒子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TGA)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以G4.5PAMAM分子为模板,合成出了颗粒尺寸均一、大小为10nm的纳米TiO_2粒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丁腈-40液体橡胶对环氧体系进行增韧,研究了丁腈-40液体橡胶含量、甲组分处理温度及时间对所制备环氧结构胶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环氧树脂和橡胶的最佳质量比为10∶1;所得结构胶室温固化24h,室温剪切强度最高可达22.4 M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介质中过硫酸根与碘离子反应动力学,讨论了PVA浓度,搅拌速率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分子在PVA水溶液介质中的扩散影响,致使过硫酸根与碘离子反应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经典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其偏离程度依赖于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制了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并利用其增容PP/PVC共混体系,讨论了共混物组成、相容剂用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加入PP-g-(St-co-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后,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粘流活性能增加,非牛顿性有增大的趋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SEM照片证明了多单体接枝物对PP/PVC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9.
PP/PVC/PP-HBP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聚丙烯接枝超支化聚(酰胺-酯)(PP-HBP)对聚丙烯/聚氯乙烯(PP/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70/30)共混体系中加入5份PP-HBP时,共混物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PP-HBP增强了PP/PVC的界面粘结作用,减小了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SBS上引入极性基团进行原位改性,可以提高与极性材料的相容性及粘接性能.以120号溶剂油和甲苯为混合溶剂,以MMA、BA和MA为单体对SBS进行共聚改性.研究了反应条件、原料配比、用量以及混合溶剂的配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IR、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配比为:m(BA):m(MMA)=1:1.2;m(BA):m(MMA):m(SBS)=9:10.8:50;m(甲苯):m(120号溶剂油):1:3;引发剂BPO的用量为0.9~1.2g/100g单体;反应温度为80~83℃;反应时间为7.5~8h.所得到的丙烯酸酯/SBS共聚物有着良好的粘接性能及储存稳定性.比未改性的SBS有着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