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旨在建立一种选择性合成1-十一烯酰溶血磷脂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二丁基氧化锡与甘油磷脂酰胆碱形成复合物,在异丙醇溶剂体系中与十一烯酰氯反应,选择性合成得到1-十一烯酰溶血磷脂。产物纯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电喷雾电离质谱等手段进行表征。产物经表征后确证为1-十一烯酰溶血磷脂,且反应的选择性可达90%以上。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易纯化且得率高,所得产物1-十一烯酰溶血磷脂的结构中含有"点击反应"活性的端烯基,在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与潜力。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甾醇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植物甾醇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行业。随着这些行业对天然植物甾醇需求量的增加,如何制备高纯度的天然植物甾醇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此,对国内外天然植物甾醇的分离与提纯方面研究进展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定位的火灾烟雾纹理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视觉(图像型)火灾探测需要提取较高质量的目标纹理特征用于火灾识别.本文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对烟雾目标进行前景提取,并且屏蔽掉非运动的背景图像,然后根据结果图像的灰度分布,计算灰度共现距阵,提取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置换色谱是一种非线性色谱技术,既适合于制备分离又能用于较稀的生物样品或痕量组分的直接分离。因此在生物样品的分离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置换色谱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置换色谱的本质,对于置换色谱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对置换色谱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几种大豆蛋白产品生产的新工艺、新用途以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在复合磁性载体ZrO_2/Fe_3O_4上负载碱源KF,制备出KF/ZrO_2/Fe_3O_4磁性固体碱催化剂,通过扫描透射电镜、比表面测试、碱强度、碱量测定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与碱性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甘油的催化合成中,评价其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磁性固体碱催化剂表面负载有一定量的KF碱性活性中心,碱强度pH在11.1~15.0之间,总碱量为0.2mmol/g,为固体强碱类催化剂。在聚甘油合成中,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聚合度适中,色泽较浅,产物与催化剂易分离,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生育酚分子印迹微球及条件优化,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α-生育酚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腈溶液中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α-生育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的形貌特征,并对影响其形貌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合成条件为:乙腈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60℃,模板用量为0.20mmol,引发剂用量为40 mg,转速为100 r/min。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α-生育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吸附常数和最大平衡结合量分别为Kd1=0.995 mmol/L,Qmax1=22.420μmol/g;Kd2=0.458 mmol/L,Qmax2=15.865μmol/g。结论优化条件下的分子印迹微球形貌规整,粒径约为200nm,并对α-生育酚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菜籽油作为我国大宗油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工工艺和品质安全至关重要,菜籽油加工过程中的参数对多种危害物消减具有直接影响,科学地辨识和选择加工参数可有效降低多种危害物的含量。针对菜籽油加工过程参数的决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相关因素对加工参数进行自动辨识和决策的计算方法。利用菜籽油加工过程的检测数据,建立一种宽度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对加工参数与危害物的内在映射关系进行建模;在危害物含量要求下,利用此模型可实现加工过程参数的自动给定。以脱臭工序为例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已知变量自动计算出加工参数,宽度回声状态网络的计算精度优于其他几种典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提升菜籽油加工过程危害物的自动控制水平,进而提升加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为霉变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除提供技术支持,以自然霉变花生粕为实验材料,用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的AFB1。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脱毒条件,并对二乙烯三胺脱除AFB1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脱除花生粕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1、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二乙烯三胺溶液质量浓度10 mg/mL,在此条件下AFB1脱除率为95.5%;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AFB1可能的降解机制是其酮羰基与二乙烯三胺发生脱水反应,并且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随着上清液被脱除。二乙烯三胺具有应用于花生粕中AFB1脱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 ℃、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 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