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花菁类染料1,3,3,3’,3’-五甲基-1’-异丙基苯并[e]吲哚三甲川花菁的六氟磷酸盐.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UV-Vis和FT-IR研究了在该花菁的乙醇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时其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探讨了变化的原因,并研究了该花菁在紫外光辐射后增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花菁的乙醇溶液中随着Fe3+离子浓度增加,330 nm处的小吸收峰会逐渐增强;而加入Cu2+离子会使所有吸收峰强度都增加,但是当Cu2离子的浓度达到0.8×10-5 mol/L时,继续增加Cu2+浓度,反而会使吸光度减小.红外光谱的检测也进一步说明该花菁与Cu2+、Fe3+的作用是不同的,Fe3+离子的加入会促使其和溶剂分子间氢键增强,该花菁染料的溶液浓度越大,增色效应越灵敏.  相似文献   
2.
对硝基苯酚是没有热色性的物质,本工作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水合对硝基苯酚,且培养出单晶。该结晶水合物表现出可逆的热色性,当加热到140℃时,它会由橙红色变为明亮的红色;随着温度缓慢降低,其颜色也恢复为原来的橙红色。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证实了这一观察到的现象。热重分析(TG)测试显示该结晶水合物颜色的变化是由于水合和失水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法合成双-N,N-1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与Ni(Ⅱ)的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法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其热色性.结果表明,双-N,N-1缩水杨醛联苯胺及其Ni(Ⅱ)配合物表现出了可逆热色性.  相似文献   
4.
用2-羟基-1-萘甲醛和含杂环胺合成出7种席夫碱,利用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和IR研究了光致变色的性能,并且探讨了变色性能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这7种席夫碱的亚胺基团的邻位都具有羟基,但只有2-羟基萘甲醛缩2-胺基-3-甲基吡啶和2-羟基萘甲醛缩5-甲基噻唑表现出光致变色的性能。在经历了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辐射之后,2-羟基萘甲醛缩2-胺基-3-甲基吡啶的紫外光谱中λ400 nm的吸收谱带中的吸收峰的强度都不同程度降低了;2-羟基萘甲醛缩5-甲基噻唑在498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并且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该新吸收峰和2-羟基萘甲醛缩2-胺基-3-甲基吡啶在592 nm处的吸收峰都逐渐增强,说明光致变色的性能是由于烯醇亚胺-酮胺构型互变异构导致的。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2-羟基萘甲醛缩2-胺基-3-甲基吡啶、2-羟基萘甲醛缩5-甲基噻唑在经历了紫外光辐射后,羟基氢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峰急剧减弱以至消失不见,而两者在1 686、1 730 cm-1处分别出现新的小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此外红外光谱中指纹区的吸收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些都进一步说明烯醇亚胺-酮胺的互变异构。比较这7种席夫碱的结构可知,化合物的吡啶环上亚胺基团的邻位或者噻唑环上连接有供电子基团时,表现出光致变色性能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冰浴法合成了偶氮化合物,再与2-羟基1-萘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2种偶氮类席夫碱化合物A和B.并研究了光照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溶于二甲亚砜(DMSO)的化合物A和B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2种化合物的小于400nm的峰强降低,而大于400nm的峰强增加.随着溶液pH值增大,其UV-Vis吸收光谱的最强的吸收峰都出现明显红移.研究表明2种偶氮席夫碱类化合物都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受pH值调控的光致变色行为.  相似文献   
6.
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的合成及其热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出含杂环的席夫碱类化合物2-羟基-1-萘醛缩2-氨基-4-甲基吡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其结构。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位升温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其热色性能,探讨了变色的机理,并对变色前后以及恢复原色后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标题化合物在甲苯溶液中也显示出热色性。结果表明:此类席夫碱是由于邻羟基的存在而导致热色性,恢复原色后与原化合物的结构一致,这也是其热色性具有高重复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利用EA、1HNMR、IR表征了其结构;借助DSC、原位升温IR、13CNMR和分子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其热色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引起的标题化合物的颜色变化,是由于异构体烯醇亚胺和酮胺式可逆性的互变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混法以MgO修饰RaneyCu制备Cu/MgO双功能催化材料。通过XRD、TEM和BET对Cu/MgO进行了织构表征,借助H2-TPD、CO2-TPD和NH3-TPD对其表面吸氢和酸碱性进行了物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MgO很好地分散在RaneyCu骨架孔道内,并增强了Cu和MgO的接触界面,形成了新物相Cu-MgO,改变了RaneyCu表面性质。该催化材料用于甘油催化氢解表现出了温和条件下的高活性。  相似文献   
9.
冯伟宏  朱少萍 《衡器》2014,(12):33-34
随着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每年通过进出厂汽车衡和厂内中转汽车衡计量的能源物资也随着大量增加。目前在用进出厂汽车衡7台,厂内中转汽车衡8台,这些汽车衡计量性能如何,其称量误差是否满足法制计量的要求,不仅影响到本厂物资计量数据是否准确,也将会影响到客户对韶钢计量管理水平的评价。下面,本人主要根据电子汽车衡的检定项目来分析电子汽车衡的称量误差。  相似文献   
10.
合成对氨基苯乙酰胺与Co(Ⅱ)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可逆的热色性,此性质是由于加热时Co-N键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