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5篇
无线电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详细探讨了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中硫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成因,指出煤中硫的含量主要受泥炭沼泽介质性质和成煤植物的控制。当介质为半咸水时最易形成高黄铁矿硫煤,淡水介质时往往形成低黄铁矿硫煤。煤中有机硫的含量主要受成煤植物控制,当成煤植物为辉木类时易形成高有机硫煤:以石松类为主时,有机硫含量极低。最后从微生物地球化学角度论述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成机制,建立了煤中黄铁矿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为实例,主要探讨了小城镇空间形态营造的有关经验,以为我国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蓝牙与智能家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家居概念、发展现状和蓝牙技术,并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无线组网技术说明了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采用蓝牙的优势。然后讨论了蓝牙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蓝牙在智能家居应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展望了蓝牙智能家居网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氟苯、戊二酸酐等为原料,经历付克反应得到5-(4-氟苯基)-5-氧代戊酸,再与S-辅基等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4S)-3-[5-(4-氟苯基)-1,5-二氧代戊基]-4-苯基-2-噁唑烷酮。目标产物收率78.2%,高于现有报道69.1%。  相似文献   
5.
李元建  刘素青  杨敏 《煤》2010,19(12)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使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煤的显微煤岩特征、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能不同,加强对煤质特征的评价,不仅对煤炭资源利用、开发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后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省煤层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约10427.61亿m^3,煤层埋深小于1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7140.38亿m^3。主要储集层二1煤层,二1煤层为全省普遍发育、属较稳定型的可采煤层,煤厚0~37.78m,平均5.35m,具北厚南薄、自西向东有薄~厚~薄的变化规律。二1煤含气性各煤田存在一定差异,豫北、豫西中南部煤田为中高煤层气含量区,豫西西部和豫东东部煤田为煤层气低含量区。根据储层的煤厚、含气量、煤层气资源丰度、煤级和煤层的渗透性等因素,将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前景划分为有利、较有利和潜力区三类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层气产业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气开发利用是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煤矿安全生产于一体的新兴领域。根据2008年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评价,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基本相当。本文首先总结了近些年我国煤层气的资源状况以及地面勘探和井下抽采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煤层气的储层特点,介绍了现行的煤层气产业政策。文章最后指出了实现煤层气产业化和规模化存在的问题以及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元建 《煤》2010,19(5):8-10,33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焦作煤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煤田内主要储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的含气量与煤层厚度、煤层的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层割理的发育程度、顶、底板围岩的性质有关,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将煤田分成了南、中、北三个构造断块、其中南部和中部断块气含量高,应用层次分析法经计算得到该煤田的综合评价,且优选出恩村井田、古汉山-位村井田、九里山为有利区块,其成藏条件优越,通过试井得出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值小,且不利于通过压裂产生有效延伸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故应采用多级脉冲加载压裂技术,以保证压裂改造效果,达到改善储层导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石炭二叠系煤层煤质特征与综合利用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使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煤的显微煤岩特征、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能不同,加强对煤质特征的评价,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不仅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为实例,主要探讨了小城镇空间形态营造的有关经验,以为我国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