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ABS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PC/ABS共混体系相结构的分析结果、增容技术以及影响PC/ABS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索性的运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兼具较好力学性能和吸波功能的聚苯硫醚(PPS)基纳米复合材料.掺加刚性纳米粒子后,PPS的韧性明显改善,稀土/PPS试样在悬臂粱无缺口冲击试验中出现冲不断现象.稀土C/铁氧体M/PPS纳米复合材料在14.5~15GHz之间有最大吸收峰为-2.25dB,在13.6~15.7GHz之间的反射率低于-2.0dB.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接枝共混法制备PPS基纳米复合材料。熔融接枝改性的纳米S iO2粒子在PPS中形成界面粘接较好的S iO2-LDPE核壳包覆结构以及微纤网络结构,使PPS结晶温度显著提高、晶粒细化、结晶度降低。包覆结构、微纤网络结构的形成和结晶特性的变化对PPS的增韧效果显著,使复合材料冲击强度高达85.1 kJ/m2(纯PPS的3.7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流场下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及演变研究进展,并指出这是获得性能优异共混材料的关键。在流场下,不相容共混物分散相尺寸由破碎和凝聚等动力学过程决定。鉴于模型的理想化,早期研究主要针对牛顿流体,且分散相的变形、破碎和凝聚等理论均发源于此。对于聚合物共混物,其在本质上与牛顿流体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独特黏弹性质却是影响其相形态的重要因素。最后,对一些预测分散相尺寸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并重点讨论了分散相浓度、聚合物弹性、增容和填料等因素对流场下分散相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炸药用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宏  赵祺  李光宪 《火工品》2003,(1):29-32
为研制相容性好,粘接强度高的炸药用粘接剂,从原理上探讨了环氧,硅橡胶,聚氨酯3种类型的胶粘剂,从工艺方面分析了影响粘接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合适的溶剂,配料顺序,配胶量,固化温度,固化时间,胶液使用时间是影响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滑石粉粒径及含量对PVC/滑石粉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的粒径减小、含量增加,PVC/滑石粉复合体系的黏度和模量增加,损耗因子减小,van Gurp-Palmen曲线向高复合模量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以及两相界面等信息,从而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综述了该技术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如:聚合物本征特性与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应力、辐照、外界压力、物理老化等外界因素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界面特性等。最后总结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在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C/SAN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子量、共聚物中不同单体含量、剪切作用等方面概速了PC/SAN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讨论了改善该体系相容性的方法,并展望了聚合物共混物体系相容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乳液种子聚合方法可得到丁氯二烯与聚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SAC)。本文研究了用这种合成方法得到的材料SAC的微观形态、组成变化对材料的冲击性能、抗张强度、燃烧性能的影响.并与在同样条件下成型的SAS试样(兰化公司提供,粉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物性测试表明:用本文方法制得的SAC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耐油和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剪切流场下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及复配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的粒子均能有效抑制分散相的凝聚,亲水粒子的尺寸细化效应与其分布有关,而疏水粒子与其分布无关。对于混杂粒子填充的PIB/PDMS共混体系,不同配比的混杂粒子均能阻碍分散相的凝聚。但是,当其中的疏水粒子分布在界面处且处于基体相中时比分布在分散相且处于界面能更有效地阻碍分散相的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