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正在倒逼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国内各天然气相关企业除了持续积极规划建设LNG接收站和增建储罐外,中石油等企业还编制了陆上地下储气库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层次分区域建立东北、西北、中西部、华北、西南、东部六大地下储气中心,规划建设700亿m3工作气量建库资源。中国东南地区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活力最旺盛、改革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因陆上缺少优质库址资源,而没有规划建设陆上大型储气调配中心。我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岛)近海有相当丰富的优质地下油气藏库址资源,在相关配套政策条件下,可规划海上具备条件的油气藏改建成东南地区地下储气中心[1]。  相似文献   
2.
LNG接收站腐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LNG接收站大多位于沿海地带,长期处于高湿、高盐雾环境,按照 ISO12944大气腐蚀环境分类属于 C4或 C5-M等级。随着 LNG接收站运营年限延长,其腐蚀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介绍了 LNG接收站工艺、用材、运行介质、原有防腐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LNG接收站常见腐蚀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为 LNG接收站新站防腐设计和运营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氢能的快速发展为LNG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站在LNG产业视角,给出了三种融合发展氢能的路径,并基于这三种路径设想了六种最贴近实际、最可能得到实施的发展模式。分别对六种发展模式的制氢、储运和加注三个环节的氢气成本,以及出加氢枪终端的氢气总成本进行了分析,并与副产氢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NG产业发展氢能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城市周边的大、中规模天然气制氢模式和站内小型天然气制氢模式是重点发展的方向。国际氢供应链目前的氢气成本较高,液态有机物氢载体(LOHC)的整体氢气成本低于液氢,未来随着氢气国际贸易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成为与LNG产业平行的进口氢气新产业。  相似文献   
4.
NORSOK M-501标准是重防腐涂料体系在国际上通行的性能认证标准,文中按照 NORSOK M-501标准对海洋大气环境下碳钢用无溶剂重防腐涂料体系、石墨烯涂料体系、环氧富锌涂料体系进行了老化试验研究,对涂料体系在该标准试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配套体系循环老化试验前后拉开法附着力均>5 MPa,满足标准要求。石墨烯涂料体系和环氧富锌涂料体系试验后附着力发生了衰减,无溶剂涂料体系试验后附着力增大了 17%。4 200 h循环老化盐雾试验后,所有样板均通过了起泡、开裂、锈蚀剥落检测。3套体系中,环氧富锌体系和无溶剂涂料体系腐蚀扩展相近,约为 11 mm,石墨烯涂料体系腐蚀扩展相对较大。所有样板划痕附近均产生起泡腐蚀现象,其他漆膜处未见明显腐蚀。鉴于此,可针对涂层缺陷采取专项处理措施,降低腐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要使同心双管射流泵排采技术获得较好的生产效果,还须合理配置射流泵泵芯结构参数、地面泵工作参数和井下管柱尺寸等工艺参数。鉴于此,在射流泵参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井生产条件下管柱内流体流动摩阻、接箍处混合液流体压降损失、受产出气影响的油套环空井底流压及射流泵的特性方程等,建立了更加完整的同心双管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关键参数设计模型,并结合现场需求设计了3套参数计算方案,编制了设计软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参数进行对比,并利用现场数据分析摩阻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计算模型及设计软件可靠,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数据一致,但模拟时需根据所选泵芯有针对地选择摩阻系数,以使设计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对于射流泵排采工艺技术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配套的加氢站建设也在提速,但氢气价格太高,降低了氢燃料了相对传统汽柴油的市场竞争力,限制了氢能产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加注枪出口端的氢气成本,需要从制氢、储运和加注全产业链各环节同时降低成本。经过分别对三个环节的成本分析,对不同制氢方式、配送方式和加氢规模的组合模式给出了氢气成本测算,结论认为站内天然气制氢方式的组合模式下氢气的总成本较低,建议作为大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最大程度地开采地下煤层气资源,实现投入产出比最优化,开展出砂煤层气关停井复产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综合考虑煤层气藏地质及生产特点,采用科学的量化方法对出砂关停井复产潜力进行分析,确定了关停井复产潜力评价的5个二级评价指标(钻遇地质条件、剩余供给能力、出砂情况、关停井历史生产情况及周边井生产情况)及对应的三级评价参数;优选定义了重点评价指数,并利用归一化处理的方法屏蔽了地质和区域差异对参数界限值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建立了出砂煤层气关停井复产潜力量化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现场出砂关停井的复产潜力评价中,并根据评价排序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复产措施,取得了良好复产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复产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