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技术理论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生产要求,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粉末输送风机的输送能力进行核算,并提出改进措施,风机改造后运转平衡,保证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生产。  相似文献   
2.
2006年,俄罗斯钛生产商VSMPO-Avisma海绵钛总产量达到32 000t,钛锭、锻件及冲压件总产量达到23 900t,预计2007年将增至27 000t.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需要,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粉末输送风机的输送能力进行核算,并提出改进措施。风机改造后运转平稳,保证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生产。  相似文献   
4.
5.
语义网是当前Web的扩展,是WWW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实现语义网,需要有丰富的且及时更新的本体。本体作为语义网的知识表示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语义层次上Web信息共享和交换的问题。而本体的构建及其形式表示方法,是建立语义web的基础和核心。论文从Ontology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基本概念、角色和关系,探讨了Ontology领域概念化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大庆石化公司塑料厂低压聚乙烯是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的重点装置,于1986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聚乙烯颗粒,其己烷回收系统,粗己烷正常处理能力为22t/h,最大为32t/h.九五期间,大庆石化公司进行乙烯48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在低压聚乙烯装置增加一条8万吨/年的HDPE/MDPE生产线.根据公司的总体规划,新增生产线只增加催化剂配制系统、聚合系统和分离干燥系统,造粒系统利用35万吨改造时引进的造粒装置,己烷回收系统利用原有2条生产线共用的己烷回收系统,新生产线投用后,在3条线母液己烷循环比为50时,T-703的粗己烷正常处理量要达到32t/h,装置开停车时,T-703最大处理量要达到40t/h左右,回收系统能否正常操作,需要对回收系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分析核算.  相似文献   
7.
响应法优化南瓜中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为原料,利用复合溶剂萃取南瓜中色素,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南瓜中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得出最佳的溶剂配比为乙醇:水:石油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石油醚用量为影响因子,以β-胡萝卜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南瓜中胡萝卜色素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90 min、处理温度40℃、石油醚用量40 m L,β-胡萝卜素浓度为10.086 mg/g。与模型的预测值10.105 mg/g基本相符,响应法优化能够提高南瓜色素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产实践,分析了氧气、温度、杂质、静电等因素对LLDPE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氮气保护、控制反应和造粒温度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检测样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新方法。试验方法:样品经石油醚除脂,采用30 g/L乙酸溶液提取,在70℃下转化30 min,转化液与2,4-二硝基苯肼乙醇饱和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衍生,分别在356 nm(甲醛-2,4-二硝基苯腙检测波长)和262 nm(甲苯的检测波长)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六亚甲基四胺回收率为87.8%~89.4%, RSD为3.79%,检出限为0.159μg/kg。上述方法省去了传统的萃取或旋转蒸发提取六亚甲基四胺的步骤,降低了六亚甲基四胺的损失,使检测数据更真实有效,满足食品检测方法评价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指出两个特别有趣和急迫的技术哲学思考方向:一个关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所展现出来的社会政治含义;另一个关乎人类社会赖以存续的物质基础一能源危机和气候模式的变化.就前者而言,必须防范日益扩展的信息技术系统对人类自由的潜在威胁,哲学家们应该积极更新他们关于网络社会之政治属性及其蕴含的公众生活质量的思辨与论断;就后者而言,能源危机和气候崩溃很可能会造成人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及社会、文化和政治模式的长久破坏.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技术哲学必须以某种方式应对我们现在还毫无准备的各种极端的、终究是物质性的断裂,必须再一次开始“思所不可思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