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苯和50%NaOH介质中,80℃时1,4-二溴丁烷与咔唑(CZ)反应,生成N-溴丁基咔唑(BCZ)。在丙酮和K2CO2介质中,50℃时N-溴丁基咔唑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BP)反应,生成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CBP),详细研究了CZ,BCZ,PMBP和PMCBP的UV和IR光谱.在氯仿中PMCBP对Nd(Ⅲ)的萃取率是PMBP的2.3倍,PMBP-Nd(Ⅲ)配合物无荧光,但PMCBP-Nd(Ⅲ)配合物有很强的荧光,说明PM-CBP是Nd(Ⅲ)的优良荧光试剂。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两组 Nafion膜气体扩散电极 (膜中分别分布有带正、负电荷的钴大环配离子 )。用稳态极化曲线比较了两种不同催化剂—四 -三甲基苯胺基卟啉钴 ( Co TMAP)和四磺基酞菁钴 ( Co T-SPc)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探讨了配离子和 Nafion膜之间的静电作用对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膜蒸馏膜的疏水性是控制出水品质和过程运行稳定性的关键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采用CF4等离子体对亲水、疏水膜材料进行疏水改性用于膜蒸馏的研究进展,描述了CF4等离子体的改性机理及疏水改性膜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的性能等.对超疏水改性对膜性能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发现(超)疏水改性可提高膜蒸馏过程的有效蒸发面积,从而提高膜蒸馏过程的热效率和通量,为制备高性能新型蒸馏膜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小琴  潘湛昌  杨迟 《现代化工》2003,23(Z1):28-32
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手性催化剂的结构,包括手性膦配体和中心过渡金属.简介了手性膦配体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发展历程,即从单膦配体到双膦配体,从P-手性配体到C-手性配体,从双膦铑(Ⅰ)催化剂到双膦-钌(Ⅱ)催化剂;综述了各种新型手性配体催化剂在不同不对称催化氢化(包括C=C、C=O、C=N双键)中的应用,并对其最新进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卟吩铁大环配合物FeTFPP在H2SO4溶液中对氧的催化还原,讨论了Nafion膜修饰电极上FeTFPP对电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FeTFPP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为4.34×10-5cm/s,扩散系数为4.43×10-6cm/s。  相似文献   
6.
在定容条件下进行甲烷水合物在冰浆中和纯水中的生成实验。在3~5 MPa,273.15~277.15 K,500~1 000 r/min的条件下考察初始压力、水浴温度和搅拌转速对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在冰浆中的生成速率比在纯水中的快;初始压力为3 MPa、搅拌转速为1 000 r/min时,甲烷水合物在冰浆中的生成时间为42 min,生成速率为47.7mL/min;甲烷水合物在纯水中的生成时间为90 min,生成速率为22.3 mL/min;甲烷水合物在冰浆中具有更好的生成特性,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冷冻治疗中,无论对于正常组织还是病变组织,血管的存在对冷冻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研究血管对于冷冻过程的影响机理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柔性冷刀治疗系统的三维传热传质模型用于研究血管对冷冻过程的影响,采用周围血管半径为0.7 mm的肿瘤组织作为模拟对象,分别对距离冷刀3、6 mm及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血管进行研究,分析血管对于温度场的分布,﹣1、﹣8、﹣20、﹣40 ℃等值面的分布特性及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血管越靠近冷刀对冷刀周围温度场的扰动越大,其中X=3 mm处的血管对温度的影响最大,而Z=﹣3 mm处的血管干扰冷冻过程,使组织损伤范围最小。血管与冷刀平行比与冷刀垂直对冷冻过程温度的影响大,但血管与冷刀平行的组织损伤范围大。  相似文献   
8.
稀土是一组用途非常广泛的元素,20世纪以来,稀土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在稀土配位化学领域。分类、探讨了多核稀土配合物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