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废弃混凝土形成的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对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建议:①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与加工工艺,在生产设备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②在制定国家再生骨料分级分类标准时,需考虑原生混凝土的来源,并根据各地区实际环境情况制定相应的地区规范标准;③再生骨料的强化加工工艺还需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能够解决建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难题,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性能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与检测,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C3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不同类别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沿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工作性能,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再生粗骨料吸水特性,调整拌合用水量,可以使再生混凝土在符合设计抗压强度要求的同时,工作性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梁芮  黄远 《建筑结构学报》2022,43(9):294-302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高强钢筋的黏结性能,设计并制作69个试件,通过拔出试验研究UHPC强度、纤维体积率、纤维尺寸形状、保护层厚度、黏结长度、加载方式和黏结段位置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包括拔出破坏、钢筋拉断和劈裂破坏,高强钢筋与UHPC界面的黏结强度随UHPC抗压强度、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以及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的掺入对高强钢筋与UHPC黏结强度提高作用明显;当纤维体积率从1%增长至3%,长径比从35增加到100时,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23%和16%;但纤维形状的变化对黏结强度没有明显影响;黏结强度随着UHPC抗压强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随着黏结长度增大而降低,当保护层厚度超过4倍钢筋直径时,增幅基本不变;当黏结段位于加载端时,受拉拔出加载试件黏结强度仅为受压加载的77%,黏结段越靠近试件中部,加载方式对黏结强度影响越小。基于试验结果,确定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式,提出高强钢筋与UHPC的黏结强度计算式,同时建立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通过试验结果及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可得,现有的普通混凝土黏结强度公式低估了高强钢筋与UHPC的黏结强度,建议的简化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功能化修饰将烷烃链引入具有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性能的分子体系中,调控其发光行为,可为制备出性能更加优异的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材料奠定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归纳,简要介绍烷烃链长度的差异对同系物的机械力致荧光变色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鱼油为原料,研究了各因素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甘油解法合成甘油二酯,考察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甘油:鱼油)、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对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条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 ℃、酶添加量为底物总质量0.7%、底物摩尔比(甘油:鱼油)为2.3:1、反应时间6 h,甘油二酯质量分数达到48.07%。通过对比粗鱼油与甘油二酯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发现鱼油甘油二酯既可以较好的保持鱼油脂肪酸的组成优势,又可同时具有甘油二酯的特殊营养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7.
在分子结构中引入芳香取代基,不仅可以延伸π共轭体系,改善聚集态诱导发射特性,而且还会影响固体的力致荧光变色行为。通过查阅近五年的文献并整理归纳,简要概述了芳香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荷特性对其化合物力致荧光变色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分子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功能化修饰将吲哚基团引入氟硼分子体系中,制备的氟硼化合物兼具吲哚在生物活性和氟硼分子在光学性能方面的特性。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归纳,简要介绍了含有吲哚基团和苯并吲哚基团的氟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为后续设计光学性能和生物活性更加优异的吲哚基氟硼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