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排水CAD技术应用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前给排水CAD应用开发现状,本文对Auto CAD与高级计算程序的联接、给排水专家系统的建立、Auto CAD外部命令的开发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分别负载Fe3+、Cu2+或Fe3+-Cu2+制备出催化剂,采用微波/催化剂/H2O2工艺对酸性红B进行降解研究,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酸性红B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3+-Cu2+型催化剂对酸性红B的处理效果最好,适宜的Fe3+、Cu2+负载量均为1.0%;对于1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适宜的处理条件为初始pH=3、催化剂投加量0.1 g、H2O20.05 mL、微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处理4 min后酸性红B去除率超过99%,说明微波/催化剂/H2O2工艺能够有效去除酸性红B。  相似文献   
3.
针对氧化沟脱氮除磷过程特点,分析了氧化沟脱氮除磷强化过程,探讨了氧化沟脱氮除磷适宜环境条件,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氧化沟脱氮除磷性能的途径和方法:(1)安排合适的曝气器、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位置,将氧化沟反应区段构建成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2)将氧化沟设计成立面水流循环的形式,尽可能在沟渠内构建一个较严格的厌氧区段;(3)确定适当的供氧量,避免供氧量不足造成氨氮硝化与吸磷不充分;避免供氧过度导致碳源被大量消耗影响反硝化、溶解氧浓度偏高影响厌氧释磷;(4)确定适宜的氧化沟水力工作条件、供氧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RSSCT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共存卤乙酸组分、空床接触时间(EBCT)、腐殖质对活性炭吸附穿透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存卤乙酸组分的存在、EBCT的减小、腐殖质的存在,都使穿透曲线的陡峭性增加、相应穿透点提前、每克活性炭处理水量下降。无论是单组分溶液或混合组分溶液,二氯乙酸比三氯乙酸更容易穿透。与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影响相比,减少EBCT对二氯乙酸的吸附更为不利。腐殖质对卤乙酸的吸附存在竞争性吸附的影响,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影响比对二氯乙酸大。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无市政给水条件下,古典高塔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了在某些非常规条件下,如何理解规范并在设计中体现规范要求等问题。分析了受建筑构造限制时,进行方案可行性比较和优化的情况,强调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些废水在处理过程中COD范围差异大,COD测定准确度、精密度低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浓度范围影响COD测定的关键性因素,结果显示:在440、600 nm处,Cr(Ⅵ)浓度不适会引起COD测定准确度、精密度降低.采用c( 1/6 K2Cr2O7)为0.02、0.05、0.5 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分别对COD为0~...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活性炭载体浸渍负载钯铜双金属制备的催化剂,利用半连续试验,研究了活性炭载体双金属催化剂对水中硝酸盐的催化还原去除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在负载钯/铜原子比为1∶1、金属负载量Pd质量分数为1.2%、Cu质量分数为0.72%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活性与选择性;最佳H2流量为100 mL· min-1,此时催化反应进行迅速,选择性较好;溶液pH过高或者过低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有不利影响,适宜的溶液pH控制范围为4.5~5.5;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硝酸盐溶液,反应时间为2h时,硝酸盐去除率可达96%以上,氨氮生成率为22%.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氧化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O3、UV、O3/UV、O3/H2O2、H2O2/UV及O3/H2O2/UV等各种氧化技术对水中卤乙酸的氧化去除情况,发现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O3/UV、O3/H2O2:、H2O2/UV及O3/H2O2/UV均对卤乙酸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O3/UV和O3/H2O2/UV的氧化速率高于其他高级氧化工艺。二氯乙酸(DCAA)的分解速率明显高于三氯乙酸(TCAA)。对O3/UV进行的动力学研究,发现反应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在相同的初始溶解臭氧浓度下,DCAA的南,值为TCAA的4~5倍。  相似文献   
9.
以火力发电厂燃煤废弃粉煤灰作吸附剂,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对水中阴离子型染料橙黄Ⅱ的吸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水中橙黄Ⅱ的吸附动力学遵循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模型;粉煤灰投加量较大时,在相同橙黄Ⅱ含量条件下粉煤灰投加量对粉煤灰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小;在pH=4~12时,粉煤灰吸附水中橙黄Ⅱ的Freundlic模型参数a、b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粉煤灰对水中橙黄Ⅱ的吸附总体上属于放热过程,温度在25℃时已明显构成对吸附的不利影响;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粉煤灰对水中橙黄Ⅱ的吸附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层住宅室内消防系统的超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减压设施位置的一般公式及采用定比式减压阀时阀前后压力确定的方法。并作出了利用变频调速多恒压控制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超压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